略作思考后,他很认真地在我的采访本里写下“江汽一定努力,请你们支持江汽”这句话。
这是2013年1月5日上午11时许,冬天的合肥有些阴冷,刚参加完江淮汽车乘用车第三工厂竣工暨瑞风S5下线仪式后,他如约来到世纪金源大酒店接受搜狐汽车独家访谈。
江淮汽车董事长 安进 |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江淮乘用车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我们用近5年时间走了一个小轮回。走到稍微成熟……我认为把2013年定义为江淮乘用车元年比较精准,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方向更清醒,信心更坚定。”没有套话,没有豪语,他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这样诠释对元年的理解。
55岁的安进执掌江淮汽车董事长权杖迄今已一年。但他在2012年所书写的故事却并不如外界想像般美妙,相反却挂满历史碎链,伴随其间的有坚守,也有沧桑。尔后,当岁月悄无声息地翻过2012年最后一页,那些希冀看到江淮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人们可能要失望了:预言中的巨变或者危机并未作为标签烙在江淮身上。江淮仍是江淮,没有大喜,亦无大悲,它仍然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阵营里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硬币的另一面,有些变化的确发生了。2012年底,这家拥有全系列产业链条的企业负增长几个点,但你更应该知道的一个背景是,2012年初时这个数字是它的十倍。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所有报出来的数据都收回了钱。”安进很快解释道:“2012年实销数据比开票数据大,虽然报表下降,但经销商满意度大幅提高。”
或许你还应该听听经销商的声音。“你不压我,我有幸福感,越到年底越有幸福感。”2013年1月4日下午,同一个地方,江淮乘用车商务年会上,来自广东、山东、苏州、北京、成都、陕西、重庆的主力经销商代表在发言中这样表示。
危机早有预兆。2010年12月17日,当江淮汽车在合肥奥体中心庆祝第200万辆汽车下线时,安进便意识到危险来了。“其实当时危机深重,为这200万辆,我们内部营销已经出现很多泡沫。”他实事求是地分析。“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我们立刻感觉寒冷。如果再不做调整,根本就过不来。”
但其时因受外部汽车大市场增长背景和内部产销繁荣景象所掩盖,他较为客观冷静的话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听进去。即便听进去了,也未必会真正放在心上。
安进决定调整航向。他很清楚,做企业一定要有效益。“你靠速度,靠规模快速增长,一台车赚三分钱也不要紧,反正能卖很多车。但当增长停滞或者不增长时,你怎么发展?”他似在问自己又似在问别人。
方向廓清。随后在一次内部中层干部会议上,他向大家约法四章:以效益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变革为动力。市场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这既是安进为2012年定下的基调,更是江淮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后者才是关乎江淮未来发展的要害变化。
泡沫破裂。安进终于有了踏实的感觉。“我不靠给经销商压货来体现或显示我的营销规模;我不靠欠供应商货款来维持生产经营周转的现金流。我靠什么?合理的库存,发车就抓实销,这边拿你的货,那边就给你钱。我们欠供应商货款小于一个月供货当量,这就很正常。”
说的时候笑模笑样,但目光却一如既往的坚定。外界很难知道他如何走过那段艰难岁月,面对搜狐汽车,他坦陈自己“有压力”,并且“压力一直存在”。停顿片刻,他接着剖析:“但实实在在地说,今天的压力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我只是一个非常好的执行者,是一个决策的参与者,但今天我要决策,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执行,我就有责任,我要负责一个整体。”
安进在江淮的故事始于1975年。此后38年,他从合肥客车总厂总质办主任起步,先后任职江淮汽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主任;江汽股份总经理;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但不管前面叙事情节如何,2012注定是所有故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章节。
这也只是开端。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