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以后,李书福的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媒体和公众眼中,一个甩掉“汽车疯子”帽子的民营企业家,戴上了“民族英雄”和“世界商业领袖”桂冠,甚至外国媒体“封”他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吉利是个民营企业,必然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吉利的每一点进步,都与“李书福”这个名字息息相关。如同柳传志、张瑞敏一样,李书福是吉利发展的“魂”,所以,他更像一个精神领袖。
他有大志向,人生信念铸成的历史使命,激励他循序渐进、不畏艰难地顽强拼搏,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
他有大视野,所以才能提前八年预判世界经济的变局。联想到不久前南勇等足坛败类的锒铛入狱,就不得不佩服李书福多年前与“黑哨”分道扬镳的远见卓识;
他有大胸怀,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使众多国内外精英聚集拢来,靠团队的合作使“力量在风中回荡”,支撑和成就了吉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他有大智慧,谈判时面对沃尔沃工会千头万绪的怀疑、困惑和担心,只用一句“我爱你”,一下子抚平了瑞典人心中的皱褶。爱是什么?爱是倾心,爱是呵护,爱是无私奉献,一个“爱”字,比千言万语都管用。所以,“智慧开道,真情护航”, 就是他事业发展的座右铭。
吉利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怀疑和嘲笑。人在逆境中喜欢自嘲。李书福有时“自诩农民”,媒体信以为真,给他打上了至今不能磨灭的印记。其实,他哪里当过农民,虽然他生在农村却并不喜欢干农活,从小就寻觅、实验着自己喜欢的商业机会。他兴趣广泛,喜欢诗歌,热爱音乐,早年荣获了浙江省十大青少年英才大奖。
吉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舆论说李书福反而越来越低调。李书福当初喜欢“耸人听闻”地说话,现在,透彻和严密逻辑成了他的常态表达。与其说这是他更加成熟的表现,不如说以前的率性和张扬,是为了追求真理、实现心中理想的无奈之举。不同的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姿态,其实都是为了他心目中的吉利大业。
李书福为什么独具慧眼,为什么能够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我发现,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地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是他不同凡响的独门功夫。
他十分注意对改革开放“源头”理论的学习,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研究中国总设计师的思想。他说,只有把总设计师的思想研究明白了,才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预见性,我们的工作才能有主动性。
他创业以来的造诣、操守和成就,其实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形成于他的渐修顿悟。让人羡慕之至的,是他极高的悟性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在他的办公室书橱一角,曾看到一张保存得很好有点泛黄的荣誉证书,就是那张浙江省十大青少年英才奖状。
不过,李书福绝对是一个“兴风作浪”的人。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评价说,“十年前,尽管大家都看好轿车制造的发展前景,但高投资、高技术、高门槛所带来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行业内是合资企业的一统天下,自主品牌,民营企业要想干轿车,难度堪比登天,但李书福却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坚定。”
苗圩说,“回想起来,当他说‘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时,实际上已经对自己的汽车人生抱有了成功的信念。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李书福总是另辟蹊径,总有惊人之举,而且屡屡成功。也正是因为水池中有了一条“鲶鱼”,才搅得一池清水,风生水起。”
英国《金融时报》称赞李书福敢想敢做,性格友好、亲切、感性,是中国特色汽车制造新时代的合适代表人物。该报援引克莱斯勒前中国区总裁比尔·鲁索的话评论李书福:“当世界其它地方在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却说‘为什么不’。”鲁索还将李书福与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相比:“他就是西方一百年前的故事在当今中国的翻版。”
李书福不是神仙,而现在媒体舆论却把他神化了;李书福不是天才,业内已经把他誉为天才。鲁迅先生说过,“即使是天才,他生下来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为李书福喝彩,为李书福祝福,大家希望看到他再次创造奇迹续写神话般的故事,但绝不愿意看到他自己变成了“天才” 或者“神仙”!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