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零部件产业发展需要政策落实
主持人:像日系豪华车,比如国产化已经讨论很多年的雷克萨斯等,这些品牌是不是也会加速国产化的过程?
王小广:我估计它也是根据市场增长来布局的,零部件要考虑最大的效应、最低的成本。现在我估计,假如要满足中国进口车的需求,可能有一个加速向中国转移的需要。当然日本还有考虑到底最后它的技术安全问题,对中国还是有很多保留的。在日本东北部现在不能布局了,还可以到南部,西南部。我想中国国产是有机会的,但是也不能乐观。
赵英:总的来说,思想还是一致的,他要抓住产业链核心的部分,高附加值的部分,但是可能向中国加速转移,出于这种安全的考虑,他也要考虑。因为中国“非典”时期,日本开始考虑不能依靠中国市场,到东南亚产业布了一个点,或者中日一交恶就到其他国家布局。不管如何,给咱们国家的合资大企业中方提一个醒,一定要加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如果他不搞,我们自己也可以搞,你要有备份的东西。
我想强调“十二五”中国汽车工业要干三件事,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品牌,再一个就是零部件,我们零部件是旷日持久都没解决的问题。
王小广:我认为,靠强势品牌自己走完这个产业链,而不能反过来,我去造一个零部件的强国,然后去造自主品牌所谓世界品牌,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零部件要么是依附的,要么自己强势链条给它串起来。
障碍在哪里?一个是体制问题,我们这种合资体制,我认为很不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我们现在合资企业股比限制是50%:50%,当时觉得是一个很保护的措施,当时应该讲独资,不搞合资,给独资设一个原则准入。独资可能比合资好,因为国有企业也要参与竞争,现在国有企业跟西方跨国公司联合在一起,抑制其他的自主品牌,我认为这个体制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最大的障碍。
第二是消费政策还不到位。消费政策总的倾向是好的,鼓励经济型、节能型这种方向,但是我们要鼓励中国自主品牌,多为排量低的产品,比如说规定1.2L以下产品的购置税为零,或者购置税跟消费税合并,消费税还有单独的消费税。这一方面消费政策上,我认为不是专门为了给国产的自主品牌优惠,就是通过排量优惠,这样正好也鼓励了我们自主品牌。
再一个生产企业上鼓励自主创新,现在搞自主创新收益比较低,我就感觉一个很不妙的情况。去年我了解了一下国内汽车企业的盈利情况,合资企业的盈利非常多,销售利润率都超过10%。但是我查了一下安徽的江淮,上市公司的报表显示,去年销售收入是12个亿,净利润是两百万,6%,比合资企业不到一半。奇瑞我听说比那个还低,这么一个成长速度达到40%,30%多的市场,这些企业忙了半天不赚钱,怎么去创新?这个局面通过什么解决?或者我们汽车产业政策需要做一些调整。
主持人:您认为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零部件产业的政策应当如何调整?
赵英:从汽车工业来讲,不应该把扩大规模作为一个目标了,要解决一个汽车工业做强的问题,大致四个方面: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自主品牌发展,一个是零部件,第四个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就是通过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主要通过这几个来实现。
我觉得目前的政策角度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汽车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它里面的市场政策收过很大效果,也刺激了市场,把合资企业带动起来了,他也赚了大钱了。但是里面要讲到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目标,我觉得没有实现,没有具体落实和操作好,也没有可具体操作的内容,包括“汽车产业政策”也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历来两个东西很难落实,一个就是自主创新,一个是零部件,比如自主创新要给予多少免税,这个没落实。
汽车零部件怎么针对这些小企业进行扶持,可以做一些工作。日本很多小企业都得到政府扶持,另外小企业发展很多专精技术,咱们没有成长这一批企业。说实话汽车80%技术都是在零部件厂,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有自己技术的零部件体系,做出不来好汽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