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接近奇瑞高层人士处了解到,奇瑞与斯巴鲁合资的框架合同已经签署,根据计划,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奇瑞大连基地国产斯巴鲁车型。而合资公司细节的谈判还在进行之中,合资细节还有待于完善中。
由于合资双方签定保密协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没有消息可以透露。”
记者从上述知情人士处理解到,富士重工和奇瑞确定在大连建立300亿日元(约合4.56亿美元)的工厂,建厂初期的年生产量将达到5万辆,成熟后最终年产辆将达至15万辆。奇瑞和斯巴鲁的合资项目早在去年就开始谈判,去年年底,斯巴鲁母公司日本富士重工公关部负责人渡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面承认了与奇瑞的合资谈判。
“谈判并没有中止过,”上述人士向记者证实,即便遇到日本地震,双方的谈判人员仍在不断接触中。
对于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们纷纷由自主走上合资之路,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认为:“这是自主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再次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选择,而在合资中积累技术、资金和管理的自主品牌企业,还能反过来影响自主品牌,使自主品牌在这一轮回中获得再次提升。”
借合资重回高端化
国内三家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中,奇瑞已是三个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中唯一没有外资成分的企业。
虽然斯巴鲁是小众品牌,但以技术称道的斯巴鲁进入中国合资还是受到多家企业青睐,上汽、长城等企业都曾与斯巴鲁接触过。
与这些企业不同,奇瑞是目前为止尚没有合资企业,并一直在努力往中高端走的公司,这意味着与这些企业相比,奇瑞有更迫切的合资需求。况且此前奇瑞的高端化战略并没有取得阶段性成功。
奇瑞在中低端车市场已经占了30%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升级。专门从事经销商服务软件的国际300强企业ADP在对经销商网络展开调查后发现:“中国目前的消费已经到了升级换代阶段。” ADP经销商服务亚太区总裁兼总经理麦鲍波认为:“这种阶段的消费特征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会那么迫切,但会选择更加高端和更加喜欢的车型。”
4月份,奇瑞汽车共出口12521辆,同比增长132.5%,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奇瑞出口的品种也不仅仅是QQ和旗云等型,正在经历由经济型车到奇瑞瑞虎、A1、A3等转型,通过与斯巴鲁合资同时能扩大奇瑞在国家上的美誉度。
奇瑞一直在寻找与外资合作(资)机会,先后成立项目组计划为克莱斯勒代工和菲亚特成立合资公司,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而与量子公司的合资,虽然为奇瑞带来了外方资本,但由于量子本身没有技术,加上因为生产基地的原因一直未得到批复,奇瑞依托量子公司来转变还有待时日。
即便与外资合作不成,奇瑞也试图通过自创中高端品牌的方式来
进行高端突破,不过,奇瑞仅凭一己之力既要巨额投入研发,又要大手笔投向营销,本身又不象吉利和比亚迪那样能在上市公司融资,致使奇瑞发展中高端也一度受困。
国内三家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中,奇瑞已是三个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中唯一没有外资成分的企业。此前,吉利已通过收购VOLVO运作VOLVO在国内的国产;而比亚迪不仅借巴菲特之力取得资本市场成功,后又与戴克联合开发新能源。而斯巴鲁在中国销售最好的车型是森林人,本身在定位和特征上与奇瑞互补,加上可合资的对象并不多,自然也成为奇瑞首选的合资方。
第二种发展模式
“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合资时没有任何筹码所以也就没有话语权,而后者则拥有至少与外方相等的话语权。”
与上汽、一汽、广汽、北汽等企业的先合资再自主不同,奇瑞、吉利和比亚迪走的是一条先自主再合资的路。“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合资时没有任何筹码所以也就没有话语权,而后者则拥有至少与外方相等的话语权。”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这样区别两者不同。
以奇瑞为例,在谈判中,明确表示希望斯巴鲁首款车能引进在中国销售最好的森林人,并不愿引进全新车型冒险。同时,奇瑞也希望合资公司能选择有实力的奇瑞经销商加盟新网络,进行双品牌经营。虽谈判细节尚未最后定夺,但记者了解到,斯巴鲁方面基本已同意了上述要求。
与奇瑞合资,斯巴鲁也能获益不少,“最后选择奇瑞,主要在于奇瑞是以自主品牌企业起家,并一直在倾力打造技术型企业,在技术储备上能给希望迅速国产的斯巴鲁提供一定的技术,”知情人士透露。此外,奇瑞是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企业,拥有完善的网络,先进的实验室和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同时,奇瑞也是国企中唯一没有合资的企业,这不仅意味着双方合资获批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使奇瑞合资的迫切性更高……,种种因素使奇瑞与斯巴鲁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
而先自主后合资,在接近奇瑞高层的人士看来,也能在合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像一个小学生向大学生学,肯定很难学到东西,但如果一个大一的学生向大三的学生学,学到的东西自然多得多。”
而对于奇瑞而言,虽然自主品牌已做到国内最大,但由于没有经历过合资,合资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流程也是奇瑞的“短板”,通过斯巴鲁也能取长补短,更好打造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