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东:谢谢周总,周总从系统集成商的角度相对客观的分析了换电的特点和充电的特点,我想对目前充换电服务模式的讨论会提供第三方的借鉴作用。
下一个话题我想问一下李总,电池管理系统现在也比较多,大家都知道,电池管理系统厂家很多,你作为一个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你拿什么作为最核心的技术,或者最有优势的特点来占领这个市场?
李旭:人家说同行是冤家,但是我个人感觉同行不是冤家,必须要把市场做大做强,才能在这个市场里获得本企业的一部分利益。
回到刚才刘主任说的话,从我们这个产品来看,因为它具备几个优势,但是它也存在一个劣势。我先说一下劣势,我这个产品比同类国内产品价格稍微高点,欧洲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BMS作为协调管理的系统,我看了一篇文章,奥运会里面很多大巴当时在奥运期间跑得很好,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跑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奥运会期间,选的新能源电池都非常好,可能由于BMS或者由于其他某种关键技术上的原因,它跑了几个月就不再跑了,实际上说白了,这也是一种比较巨大的浪费。回到这块话题来说,我们欧洲的标准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安全性,离开了安全性以后,其他的他不再考虑。安全性考虑以后,下一步目标才是先进性和领先性,因为他要满足欧洲的所有标准,这么多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所以安全性是这个公司非常提倡和重视的一点。
从技术的领先性来说,刚才我在演讲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跟大家多探讨这个事,整个从产品的技术上,他分软件和硬件部分,硬件部分就是我正常的管理、正常的性能,还有一些算法。但是,软件实际上是很关键的,因为你所有的包括做均衡,需要硬件对数据的采集非常准确,但是需要软件对数据的处理非常准确,你才能把均衡做到位,否则的话,光有硬件的支持,软件跟不上,实现不了。光有软件的先进性,硬件达不到准确的跟踪、准确的记录数据,也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所以,这也涉及到软硬结合的综合解决方式,所以说锂平衡公司硬件是一块,软体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跟国内同类产品,包括世界同类产品一个非常大的差异性。
第二块,我们在预充电的算法上进行了调整,所以预充电非常快,包括均衡的算法我们也采用了最先进的均衡算法,包括准确率,比如说SOC、SOH的准确率,我们现在能把误差控制在5%范围之内,这也是我们的一些不算优势的优势。
刘永东:谢谢!大家他们电动汽车讲的比较多的是汽车、电池和充电,其实中间很重要的环节BMS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想今后在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要像重视汽车、电池和充电一样,也要重视BMS的发展。
刚才谈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约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电池技术,正好陈总在这里,我想问陈总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大家也知道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不是非常好,现在大陆的南北温差比较大,特别在东北地区,咱们公司有什么新的建议没有?第二个问题,就是电池的成本问题,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或者说能量密度问题也是非常关心的,咱们作为制造厂家的角度来讲,有没有路线图,比如说过5年以后,咱们磷酸铁锂电池充一次电能跑多久?
陈胜光:第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在成本上有一定的控制,台塑在塑胶生产制成管理是有特色的,而且我们对成本的追求也是蛮有特色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就在努力,在品质能够提升,成本能够降低的整个制造技术,我们在目前大概在今年的年中,我们就会有一个更高电压的锂铁材料,更高电容量,这个部分大概在今年年底以前会市场化。除了电池整个材料,目前正极材料加电池成本,差不多是25%,我们希望在改变制成,改变我们的产品之后,希望降到15%。铜箔部分占成本6%,这个部分我们也有信心把它降到4%。电解液的部分,因为也牵涉到刚刚的第一个问题,怎么样把低温的效率提升起来,目前我们在负20度的时候,低温效率可以达到70%,怎么样能够将温度往下降?这个部分我们在电解液方面正在跟台塑企业里面有一个叫做小松电子的部分,他们是专门做高科技化学品的部分,他们也提供了一些材料,这个部分我们的杨博士也在做测试,希望温度能够更低,效率能够提升起来。
整个预测到今年底我们的目标,电芯的制造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差不多30%左右,当然还达不到目标,因为实际上我们知道,现在一部电动车,电池的成本大概占我们整个车差不多40%—50%左右,所以这个部分如果能够有办法,我刚才给各位报告了,我们的目标如果降到一半,也就是说剩下20%。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电动车才能够推出去。因为这样的的话,我们电动车一部车的购买者不要政府的补助,大概比柴油车高出30%,以这个30%的差异,初级成本投资高出30%,实际上后面在运转的时候,因为它每天用油,油的节省和电的成本,一公升油跑10公里,一度电跑10公里,所以这样我们可以想到,买这部车多花出去的钱,大概三年内,买车人就可以把它收回来,这样的车才能够真正在市场上推动。
讲到电池系统,怎么样实现充电方便,刚才讲到有换电池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的形态上的之中,其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比较小心眼,我这个电池那么好,我去换一个比较差的电池回来怎么办。这些问题当然在台湾也有人用自动仓储系统,电池换回来之后,再用自动仓储系统送到库位里面,库位本身有插电就充电了。当然,也有人说以后是不是可以卖车的人不卖电池,只卖车,专门由一个供应电池的公司来供应电池,这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系统。
当然,在台塑里面,我们有600个加油站,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也往这方面来规划。我们现在第一个在规划的就是摩托车的部分,台湾差不多有500万辆摩托车,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难控制的,所以我们可能会从摩托车部分怎么样用电池交换系统来试试看,我们以后台湾的加油站也会挪出一部分做电池系统的交换,顺便很重要,这个电池返回来以后,一定要检查它的品质,怎么去维修,整个系统一定要连起来。这一整套是我们在推动电动车这个行业里需要继续努力的,所以我也欢迎两位到我们台湾去做指导,配合我们台湾现有的资源能够一起来应用、来协助,在那边建立一套系统出来。谢谢!
刘永东:谢谢!其实刚才陈总谈到非常振奋的目标,电池的能量如果提高了,售价成本下降了,我想电动汽车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在乘用车领域老百姓才会去购买,那么咱们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才能够落实和实现。
第一轮和讲话和第二轮对话结束以后,我想把下面的问题留给台下各位与会的听众和专家,你们针对哪位嘉宾有针对性的问题,咱们可以现场提问。
嘉宾:我是来自长丰集团,我想问一下Better Place的周总,假如你们要在国内想实施快换这种模式的话,一般是怎么样去跟企业去合作?假如我现在公司有那么一款车,刚才你说的这种模式,目前可以马上上手的专车专电,给某一款车的专车专电实施快换,有什么样的条件?地域条件、产量条件还是什么样的条件去实现这种模式?比如在某个区域内,或者多大范围内来进行合作,才可以开展这个工作?因为我们了解,在国内有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开展的不是很好,不不能Better Place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周江龙:我的理解,你这个问题不光是针对车厂,针对整个生态系统怎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我分开几块来谈,第一是车的问题,当然这个车必须能够快换,而且这个车像我们现在在中国考虑合作的话,基本上要达到欧洲标准,也就是说这个车不光要给中国市场用,而且将来能够到国外市场用。在中国,实际上比较理想的情况,通过标准,这么一款车在整个中国都能卖,整个中国都能有一套完整的快换系统,这是最理想的,当然刚开始肯定做不到,比如这款车在某一个城市,你肯定要有可快换的车,而且车肯定要达到标准和要求,比如说安全、性能等等,这是车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说的合作就是要把这些电池快换站,充电的设备,还有后台控制等等,这些基础设施要布下去。这样的话,像Better Place我们就会找一个合作伙伴,比如在某一个城市,或者在某一个省份,来进行这项工作。
第三块,你要做这个,当然就需要充电桩,需要快换的设备等等。软件需要当地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当地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情。所有这些实际上在前期,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必须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去推动这个事情。
嘉宾: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部分标准的改制是你们要求车先达到某一个标准,比如说符合欧洲标准,这个结构是你们主导,还是你们提某种要求,车企来做?
周江龙:我举个例子,在以色列我们现在用雷诺的一款车,08年我们跟他签协议,一次订购十万台车,要求必须快换。具体这个车怎么设计,主要是雷诺来指导,其中快换这块是我们跟他一起工作,因为这个快换站必须能够实现快换,这个电池这块肯定是我们和车厂一起合作来做的。比如说在中国跟一家车企合作的话,很有可能电池这块的技术就是我们来做,因为我们已经做到第三代了,已经符合汽车量产欧洲标准的快换装置,这套装置已经很成熟了,所以跟雷诺是一个特例,因为08年大家都是在摸索这个事情。现在经过四年,我们已经有一套很完善的快换系统,也就是说在中国如果跟某个车厂合作,我们会提供这套快换的系统。
嘉宾:另外,基础设施这一块,这里面你是指也是由车企和当地政府来进行布局或者进行建造,建造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技术上的要求吗?
周江龙:相对说来,可能是上游跟下游的关系,基础设施的话,一般来讲,跟车厂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部分的投资、这部分采取什么样的方案,一般就是由运行商来做,在中国哪一个城市的话,肯定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比如说我们Better Place跟当地一起来投资、布局,肯定要做规划,前期打个比方,如果500辆或者一千辆出租车的项目,你不可能整个城市都去布网,肯定是有一个规划怎么来布,怎么投资,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换电站怎么生产。因为我们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决定换电站怎么生产,现在肯定要来决定。未来如果这个设备已经在国内生产了,肯定就是用在国内已经国产化的设备,从技术的路线角度来讲,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案了,只是说去找资金,在政府的支持下把这个基础设施布下去。
嘉宾:充电桩和设备基本上是采取Better Place的这些桩还是国内能够提供的话就用国内的呢?
周江龙:实际上我们的充电桩已经在中国生产,比较而言,可能我们的桩性价比应该算是最好的,我们在广州的体验站有三个桩,可以去看一看,从智能的角度、安全控制的角度,这话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有一些机构对各种充电桩进行了分析比较。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如果说这个桩不行,如果说标准,那是比较容易修改的,如果说其他的东西不行,如果有合作伙伴的话,比如说南方电网非要有他的思路,大家可以一起坐下来商量,但是目前来看,我们的这个充电桩是比较先进的。换电的话,肯定要跟这个车的快换装置结合起来,目前这个技术包括知识产权等等,都是我们的。
嘉宾:根据你们在以色列和丹麦做的话,你们做这样一个过程,从车到完成整个基础设施到设备充电,这样一个周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周江龙:这个不好说,因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不同的情况。
嘉宾:雷诺这款车你们做了多长时间?
周江龙:雷诺这个车从开始设计到做出来要四年,因为他是从整个电动驱动整车的设计,等于是从零开始的。如果说现在某个厂家已经有一款固定电池的车,要把它改成换电的话,可能是1—2年的时间。
嘉宾:这个投入大概能有多少呢?
周江龙:这个就不好说了。
嘉宾:好的,谢谢!
嘉宾:我有一个问题,我是南京绿产科技公司,我们是专门做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我们主营充电这块,我想问周总,关于换电和充电之争,已经争论很久了,我所接触的欧美专家,或者他们的企业,其实在他们的阐述中很少提及换电,他们不赞成换电这种模式,我想问一下周总,在中国这种人口比较密集,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潜力的情况下,换电是否只适合用于公交系统?对于私家车这块是否真的适用?如果未来不适用的话,我们前期建设的快换以及其他设备是不是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情况无论在国家电网还是南方电网也好,其实在2011年整体建设的步伐已经放慢,这个换电是否真的适合中国这个市场?请周总详细阐述一下。谢谢!
周江龙:可以说是一个争论,也可以说是并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做了一些判断,也做了一些研究。打个比方,在北京,好多人实际上是没有固定停车位的,他要到处找停车位,这样的话,你怎么去给他装一个桩,怎么给他固定的充,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北京二环内老城区基本上要扩容建很多充电桩的话,可能对电网来讲,这个压力是蛮大的。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有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说出租车是两班倒的,你怎么让他停下来,而且停那么长时间去充电,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所以,我的感觉就是说哪怕是近期,肯定有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说咱们讲的私家车也好、公交也好,出租车实际上我觉得处于边缘,实际上出租车虽然说占的车的量不大,比如说在东京只占20%还是多少,但是因为它跑的公里数高,所以对城市的污染比私家车高得多。如果政府先要解决这些车辆,那么这个基础设施肯定要有一定的布局,而且基础设施布局像我前面说的,你不会说考虑北京几百万辆全换掉,肯定是逐步走,逐步走的过程中,电池的发展、汽车的发展、路线的发展也许也变化,也许越来越清楚。
我记得清华陈教授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说到,政府的补贴,包括公司的投入肯定是有浪费的,但是这个浪费是值得的,是必须要做的。有人说过,我们不能等,我觉得讲的非常有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好多人现在用iPad,iPad没出来之前,大家都想象不到,但是它出来了,一推,这个东西大家就接受了,所以电动汽车也是一样,为什么政府鼓励很多示范工程、示范项目,我觉得有很多道理在这里头。
刘永东:其实刚才这个话题应该说在咱们大会安排的是另外一个论坛,专门讨论换电和充电的模式,我们这个论坛主要的话题是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方面。如果各位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想请三位嘉宾总结一下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愿景或者期望吧。
周江龙:我是希望大家不要把Better Place和车厂对立起来,第二个,希望大家把外资本土概念模糊一些,不管在哪个行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电动汽车事业共同往前推动和发展,因为它肯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肯定会为我们改善环境,比如说北京的空气等等,为咱们的下一代肯定会带来好处,所以希望大家合力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
李旭:首先,我希望丹麦锂平衡公司能跟着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一起成长,不管国企也好、外企也好,首先作为我来说,我是中国人,我希望我们中国市场越来越好,这是我的想法。
陈胜光:整个电动汽车的产业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应该是一个很有发展的行业,实际上我们在汽车方面,已经落后于人家了。电动汽车等于说是大家重头来做,这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台塑企业在后面的几年陆续一直在投入这方面的测试研发动作,从我们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投了十几亿在新能源电动车方面,但是我们后面还会继续成立电池研究中心、电池应用测试中心,在台湾会慢慢配合这个产业的需要来努力。套一句国内常说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家努力吧。
刘永东:谢谢三位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愿景,电动汽车的发展必须依靠多方合作和努力,大家能够少空谈,多实践,这样,电动汽车的发展才会迎来更好的明天,今天的沙龙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