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广州开出汽车限购令,引起国人关注。
限者已限矣,未限者何去何从?如果下一个城市步广州后尘,21时宣布、24时后执行,欲购者车如何是好?高价买现车上牌,抑或坐等高价二手车牌?
这当口,与其花更多时间拍砖,其他城市的消费者们不妨想想对策。
限购成一线城市标签
先说说可乐之事。其实可寻找下一个限购城市。
一位朋友闲谈时,半调侃地说,"今后,如果没开出限购令,就算不上一线城市。"可不是,大型企业谈及中国重点城市,势必会提到北、上、广、深。在有着东方之珠之称的上海,最早推出汽车拍牌(限购)多年后,北京、广州相继开出限购令。因此关于深圳步后尘限购之声已起。
对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回应称,深圳没有对车辆实施限购的计划,将遵循早前发布的《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倡导的"增供、调需、挖潜、优先"等原则,以柔性管理手段指导城市交通发展,治理交通拥堵等问题。
虽然深圳暂时无意,但有城市抢在深圳之前,贴上一线城市的标签。比如说浙江杭州。去年,已有消息称,杭州正在着手研究出台汽车限购政策。此外,南京也有此意。
怨不得"不限购不一线"的调侃出炉。海外早有先例。那些货真价实的超级繁华城市,方会出现征收拥堵费、高价车牌类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英国伦敦。自2003年2月17日起,伦敦市政府对在工作时间(每周一至周五7:00至18:30)进入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的机动车,征收每天5英镑的拥堵费。此后,拥堵费征收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不断提高。因此
当然调侃归调侃,并非所有城市都具备贴标签的能力。以上海、北京、广州、贵阳为例,具有相同的特征,出招治拥者师出有名——城市的交通已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汽车保有量。确实为交通拥堵较严重的城市。以广州为例,截止2012年5月,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40.5万辆,为5年前的2.5倍,年均增长率达19.0%。由于道路车辆密度较低,广州中心城区主干道晚高峰平均车速已逼近每小时20公里,未来甚至将进一步下降。
有购车意向的各地消费者们,不妨仔细询问一下当地的交管部门或相关交通研究机构,即可知本地状况。有一些关键数据,诸如道路车辆密度(国际警戒值为每公里270辆,如果高于这一数值,小心小心再小心)、中心城区主干道早晚高峰平均车速等等。
一线城市的居民们 考虑抢购或囤车牌吗?
调侃只是逗乐。在逗乐之余,我们闲聊更多的是商机,或赚钱或减少未来的支出。
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已经具备贴上"不限购不一线"的标签后;如果你近年有购车需求,目前处于观望阶段。那么适时下手或许是必需的。以新车市场而言,目前正是价格战打得最热火朝天之时,多年难遇如此折扣。
金主们,买些极便宜、离报废尚有较长时间的二手车,上完牌照后,囤着。未来车贬值,牌照升值。如果碰上北京那们法拉利车主,15万元买下你的二手牌照。可不是一个赚翻了得?
除了普通消费者外,租车公司更有必要。在潜在一线城市中,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多上一些牌照。这样即使未来出现经营不善的局面,牌照涨价带来的资产增值,也有利于公司卖一个相对好的价格。
你想好了吗?呆在潜在一线城市里,囤车或者坐公共交通?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