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也开始实施机动车限购了。6月30日晚9时,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了改善交通和大气环境,从7月1日零时起,广州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适度调控管理的政策。
事发突然,事出有因。截至5月末,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240.5万辆,其中中小客车167.4万辆,年均增长19%。但近5年城市道路里程年均增长仅2%,全网晚高峰平均车速已逼近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此外,广州机动车已成为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占比高达38%。如此看来,限购势在必行。
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相继限购,是否会引发中国城市限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成都、杭州、深圳等城市,是否会成为下一个?
在一片担忧中,也有人抛出了更为积极的思考:谁能想办法逃脱北上广的限购命运?诚然,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受交通、环境、城市空间、能源、道路等刚性制约影响,限,是必然,但不一定要限购,北京、上海、广州的做法保护已购车者利益,却让无车一族倍感不公,且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可谓“简单粗暴”。对成都、杭州、重庆、深圳等限购高概率城市而言,北上广的限购更应该是一种警戒,提醒他们吸取经验教训,改良自身交通设施,避免限购命运。
事实上,限购也有替代政策:通过控制用车成本来限制汽车使用——就像纽约、伦敦、罗马、香港一样,可以提高市中心用车成本,可以征收拥堵税,可以发展经济型小车……更少的油耗、更少的污染、更少的占地,却能带来更多的方便。
作为限购高概率城市之一,成都的命运备受市民的关注。如今,成都多条地铁线路同时开建。两年后,如果我们拥有了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公交、地铁、轻轨都能轻松搭乘,是否限购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呢?
华西都市报记者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