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人士指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几乎每三天就推出一款新车,速度堪称全球第一,然而质量检测流程却被缩短
●2月,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06年3月到2011年1月生产的进口迷你(MINI)汽车;
●3月,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2011-2012款保时捷凯宴(Porsche Cayenne)系列汽车;
●4月,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09年7月10日至2011年8月16日生产的思威(CR-V)牌多用途乘用车和部分2009年7月10日至2011年8月31日生产的思域(CIVIC)牌轿车;
●5月,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2012年款吉普指南者(Compass)和自由客(Patriot)汽车;
●6月,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09年到2010年款进口霸锐(BOREGO)汽车
前天,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公布信息显示,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将从7月27日起,召回部分进口斯巴鲁2008款及2009款翼豹、2009年款森林人和力狮汽车,共涉及7412辆。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仅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就有30起,涉及车辆接近100万辆之多。同样让人惊讶的是,今年来国内市场几乎3天就推出一款新车。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车企为了加速新车上市,根本来不及投入时间和资金去完成一些与质量相关的检测环节。
3天上一款新车企业放宽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共召回30起,涉及车企17家,车辆97万辆之多。涉及品牌车企包括全球知名的宝马、大众、沃尔沃、玛莎拉蒂、奔驰、通用、起亚、克莱斯勒、斯巴鲁、长安福特马自达等。
羊城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据各车企发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的新车和改款近50款。如果加上下半年上市的车型,预计将会超过上百款。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天就会有1款新车上市。其中1/3来自日韩品牌,另有20多款本土企业的产品,几乎所有新车都以低价吸引示人。
“就新车上市的频率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市场能与时下的中国比。”汽车营销专家张勇认为,新车上市速度过快、频率过于密集,将会严重影响到其产品质量。他还指出,许多新车号称是全球同步,但来中国后却“偷工减料”,少了许多关键配置。有的厂商为节约成本,甚至换上低性能的发动机,相当于引进了一个全球同步的壳。
据悉,按照国外车企的经验,研发一款新车型,从设计、研制到完成各种测试,需要好几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然而,现在有的企业为了和对手竞争,许多相关的测试还没投入时间和资金去做,就仓促地推出一款又一款新车,这或许是汽车召回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企玩“召回秀”避重就轻
有业内人士还表示,汽车召回频现的另一个原因,是有部分车企在玩“召回秀”:凡是小问题就“告知天下”,然后召回;但对严重问题却避而不谈,能隐瞒就隐瞒。因为小问题容易解决,花较低的成本不仅可以自我宣传,也算配合了政策要求。“而大问题不但难解决,成本也高,有些还可能是设计上的缺陷。而且消费者对这些也并不了解,所以能隐瞒就隐瞒。”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按规定,汽车召回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都需汽车厂家自己来承担。此前长安铃木曾召回15万辆奥拓,就花费了将近600万元。
有车企为了节省成本,甚至避重就轻。有消息人士就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某美系品牌因为玻璃污染进行召回,但召回过程中发现有些玻璃本身没有发生变形,因此“暗地里”只是对召回的产品进行清洗并更换胶条。如此一来,召回所花的费用就小了很多。
链接
车企逃避主动召回代价太小
据了解,目前的召回制度包括主动召回和被动召回。在质检总局接到投诉前,厂家可以对问题车型实施主动召回。即便在质检总局发现问题后,企业仍可以选择主动召回而不用接受处罚。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车企而言,在目前的制度下逃避主动召回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
此外,目前国家的召回制度还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对厂家的约束与惩罚力度太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厂家回避召回的行为。(记者 张爱丽 实习生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