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杂志专栏 > 《汽车商业评论》

设计来自高层战略 是与“心”有关的事业

2012年08月06日14:38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王剑

  2053年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在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的毕业展上,7位学生用两组作品“北京电动车”和“奥迪汽车合作项目”,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交通工具的理解。

  这中间有3位获得了“Car Design Awards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奖项”的最佳外观设计奖、最佳量产车型设计奖。

  可是,这7位学生的导师汪镇宇不确定自己的“9年教学计划”能否成功,只是一边向我们感叹已经越等越老,一边有些不甘心。

  2012年6月4日,他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专访时说:“到了2053年我已经90岁了,可是眼下中国的汽车销量是全球第一,但是设计呢,有些企业本来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汪镇宇,美籍华人,生于香港,长于夏威夷,1987年毕业于美国Pasadena Art Center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专业,随即以当届唯一通用汽车设计奖学金获得者,成为进入通用汽车的第一个华人外饰设计师,也是当时该公司最年轻的设计师。

  其后他还参与过斯巴鲁本田丰田汽车企业的设计项目,以及为郑州日产天津一汽等提供设计支持。其中在2005年为当时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设计的勇士军车,被中国官方定为继北京212之后的第二代军车。这款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军车既区别英国的路虎、美国的悍马,也传承了第一代军车212轻型越野车的风格。

  其实,在2003年4月接手该项目,成为勇士军车设计总监时,如何在型面上落实上述想法,汪振宇颇费思量,最后,他使用了中国功夫和京剧脸谱的概念:大块的型面组合,体现军人的阳刚和坚毅的精神,脸谱中的“剑眉”在前车灯造型中进行元素提炼和应用;整车型面看似没有曲线变化,但是所有的长线条都有曲率,既表现了军人坚韧不屈的个性,同时体现中国哲学中刚中带柔的思想。

  但是汪镇宇并没有延续这种思路一直在汽车公司进行设计工作,而是转向了另外一个职业——教书。为什么?

  设计不可能在低层级完成

  头发向上竖着,两边修剪得如板寸,一种青春气息跃然眼前。如果你翻阅过汪历年工作照,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就会发现他的发型时常变化。

  2012年1月,汪镇宇当年的另一位大学老师Richard Pietruska在给他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推荐信中,除了描述汪在大学时天资聪颖,还特别指出他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并且对汽车设计充满热情的人。

  确实,汪镇宇虽然长着东方面孔,不过他的个人状态更加美国化:主张自我个性、强调交流沟通。不过对于中国本土汽车设计的现实,这个善于沟通的人却感到头痛。

  “在底特律有句话:你不单单是在设计汽车,还和你的‘心’有关。”现在,他把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的名言,带到了中国,而这句舶来品,是会被我们所处的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所稀释,还是像锥子一样扎在听者的心里?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设计是一种高端艺术,不可能在低层级完成。”简言之,设计一定是从企业高层决策开始重视和推进的,这和许多公司的设计部门都是低层级的小部门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在中国。

  “能把设计放在足够高的层面成为一个领导层的坚定的战略目标,这一点正是中国工业化过程的空白点——在中国掌控工业化的领导力部分来自纯粹的工程师,他们对本土设计师的信任和给予的机会非常有限。”

  设计创新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很多公司不让本土设计师主控造型设计,转而让外国设计公司负责,这带来了更为糟糕的情况。

  “他们给你的设计可能是三年到五年前的。没有人要了,从抽屉拿出来一摞,给你。然后我们的老板说好,签个名,给他们一大堆美金。”汪镇宇很愤怒地说,“这是不对的。”

  当然,他也承认,因为没有太多实战机会,中国设计行业本身的水平不太高,而且他们的底子也不好。于是他转向在大学培养设计人才,并且是完全从头开始。

  “我现在是往后退,为什么教学生就是往后退?如果50岁、40岁、30岁的人无法改变,那我可以从20岁的年轻的人开始,从问题的根源开始。教育他们慢慢成长为未来中国汽车设计的中坚力量,成为有可能改变中国汽车设计的新生的力量。”

  “中南海,0.8的焦油量。”他经常抽的American Spirit(美国灵魂)香烟没有了,助手小林试探性地给他递过一包北京生产的香烟,他稍微迟疑了一下,最后接受了,这里是中国,不是美国。

  “现在有太多的‘忽悠’,很多中国设计师离高水平还差得远呢。”汪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已经在这行干了25年了,而我仍在不断学习。我总会碰到新的挑战,我必须不断去了解新出来的东西。”

  创立交通工具设计系

  在《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采访汪镇宇的时候,他的助手林嘉杰静静地在旁边听着。

  林是2007届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毕业生,换句话说他是汪的第一批研究生,也是汪自2008年应这所大学邀请,创立交通工具设计系后,以系主任和教授身份,亲自带的第一批本科生,那一年也是他分为3个阶段的9年教学计划的开始。

  第一个3年,即2008~2011年的本科教学体系,汪会把自己大学时从老师Richard Pietruska受益的道理传达给自己的学生;

  第二个3年,即2010~2013年为研究生教学系统,主要是培训未来的老师;

  第三个3年,即2012~2015年为交通工具设计学院和交通工具社区中心计划,是为之后的25年服务,让该系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为此,他暂停了自己创立的汽车设计公司业务。他说:“我吃这碗饭25年,我热爱这个行业,尊敬这个行业,因为它使我能买房、娶妻生子,那么怀着这份尊敬我就要做到最好,否则就不要做,而现在我想要回馈它一些东西。”

  同时,他还放弃专心服务于汽车公司的想法,而是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计划。

  让汪镇宇比较欣慰的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除了今年在由Car Design News主办的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奖上有所揽获,在上届比赛中也有不错的成绩;同样在2012年,该系成为美国通用在全球4家设立教学基金的4家大学之一,其他3家大学为美国创意研究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韩国统一大学。

  “我想用3年让这个系成为全国178所大学中最棒的。”没有说出来的还有,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画在世界范围享受很高的评审权,他希望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系也可以具有同等话语权。

  不过在 Car Design Awards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奖项,各个大学的总积分榜上,央美排在清华大学之后,还被广州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华大学等包围着。

  现实总是有种种让人焦虑的情境,汪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公室挂着一副自己读大学时老师的油画像,“他就在那里看着我,确保我做的是对的,他以前总对我说:世事无捷径,万丈高楼平地起。”

  与“心”有关的事业

  回到学校后,那是2008年秋天,6位选择了交通工具设计系的学生发现这位新来的汪老师,中文实在太差,说和写都很成问题。这位老师也发现,自己离开中国太久了,一点都不知道这里的学生不太喜欢问问题,而且还有一些羞涩。

  怎么办?如果师生之间无法建立正常或者更亲密的交流,那么最初设计的“3个阶段主体计划”如何实现?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不仅仅教我设计、线条、倒影、高光等等他还教我听爵士乐,我们一起吃寿司,我很爱戴他。”而在这种亲密关系下,汪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至今对老师所说的“世事无捷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记忆深刻。

  从业以后,他更清楚汽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且是与“心”有关的事业——你是否愿意全身心地付出,为每一根完美的线条,每一块完美的漆面,甚至去额外承担不在合同中的预算。

  这些都只是为了自己设计的汽车更加趋于完美。但是现在中国能看到很多汽车,并不是出自设计师真正的内心。这在汪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一个人的原则和一个人做事情的心,是最重要的,不要急躁,没有捷径,钱不重要,它只是副产品,就像龙尾巴,是跟着来的。”

  可是,该怎样告诉自己的学生呢?告诉这些影响中国未来设计的学生呢?

  有一天,这群学生发现面前忽然多了180瓶啤酒,“我想只有这样,把他们灌醉,跟他们交流,他们才会说话。”

  具体来说,这位汪老师的想法是,不要去主导学生的思想,而是先去理解他们对车的感受,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客观地看待汽车设计,反之一味地灌输或者强迫,可能适得其反。

  在有了这层基础之后,他才会把自己老师曾经讲过的话,和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给眼前的这些学生,让其在他们的头脑中扎根、发芽。

  而在今年秋天,他的学生们又会发现,讲台上会出现一些苍老的面孔,如老红旗轿车CA-770设计师贾延良老先生、第一代解放军212军车的设计师魏中印老先生,或是其他老一辈的汽车工程师等。

  “现在小孩子会讲什么?宝马奔驰法拉利,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是这些品牌,我觉得这是汽车文化问题。如果我们下一代更多的想的是这些品牌,那么吉利奇瑞BYD怎么办?这很可怕。所以我要请老一辈汽车设计师来讲课,因为我们有文化,而且是很早的。就像是年轻人是要有魂,比如我们回家,有爸爸妈妈在家,这个家就是根,这样才能延续、传承。”

  汪打算从中国汽车文化的源头去寻找力量,之后把自己从老师和老一辈汽车设计师的身上获得的力量,再传输给自己的学生。

  这或许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对于一个庞大的汽车销售大国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与成熟的欧美汽车设计相比同样微不足道,但是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就像他的老师所说,万事没有捷径,他决定如此前行。

(责任编辑:吴俊)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