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风本田销售部副部长黎鹏先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于4S店提供将东风本田自主品牌车型"思铭"换标成"本田"车标的服务情况,东风本田官方将出台一些强制措施以遏制这种行为,并且还会不定期的抽查。不过根据媒体的调查发现,黎部长的表态并没有让厂家停止这种行为,反而因为风险的加大,换标的价格涨了四倍,到了2000元。
黎部长的表态显然是为了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而着想,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当初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对传统自主品牌的威胁并不大。实际上,不仅仅是东风本田思铭,去广州本田的4S店,也能够看到换成了本田标志的理念S1。我想,如果不是换标,这些合资自主品牌的境遇恐怕就会更加艰难。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本来就是想借助外方产品的长期口碑来获得一定的消费者基础,却没有想到消费者原来更看重那一个小小的标志,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在哪里?为了让合资自主品牌的销售不要过分惨淡,是继续默认4S店的换标卖车作法,还是想东风本田这样出措施制止?
销量多数较惨淡,合资品牌起步不顺
在前两年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渐曝光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在担心,它们对自主品牌会产生很大压力。然而时间逐渐向我们证明,即使有曾经的外方热销产品的血脉,这些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还是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关注和成交量。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未来还会继续向上吗?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是销售网络还不够健全,第二是品牌建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第三是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
目前,大多数合资自主品牌的销售网络都还没有在大范围内铺开,有些现阶段是在合资品牌现有的4S店中销售。由于大多数合资车企的销售部门,都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对合资自主品牌的营销资源控制就会相对严格一些,尤其是在今年全国市场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资源肯定都会投入到主要品牌的主要产品上了,在合资自主品牌和产品上的投入就会相对较小。所以,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中方都希望能够建立单独的销售网络,从而为合资自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支持。
其次,原本以为能够借助过去的老款产品的热销势头,但没有想到的是,换上一个全新的标志之后,销量却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变。热销车型变成了滞销车型。在我看来,或许产品上的差别只是车前那小小的标志,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代表的却是生活理念、审美水准的转变。再加上,全新款产品虽然在售价上要贵出一部分,但因为更有新鲜感,配置上可能也更加丰富和合理,所以都愿意选择外资品牌的新款。
第三就是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相对而言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市场在不断变化,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老款产品在没有被新款替代之前,因为有很高的市场优惠,对消费者吸引力增强。当新款问世之后,即使老款还在市场内,更多的消费者还是被新款所吸引。那些两世同堂的车款,一般情况下,除非是产能问题,新款都会比老款卖得更好。再加上,合资品牌的产品转变为合资自主品牌之后,很多地方再被简配,产品的品质在变差,消费者是能够感受得出来的。
老款的光环是一把双刃剑
以上三点对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这三点,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合资公司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合资自主品牌原本应该有很好的机会,如果对现有的资源能够做到更好的整合,应该来说会有更好的表现。大力度借助老款产品的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费者看到和老款产品几乎相同的设计,会对其产生信任感,而且更低的售价,在消费者的眼里也就有了可比较的对象,性价比能够凸显出来。而另一方面,因为有了直接的新款对比,老款的吸引力就有所下降,除非性价比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否则很难得到那些挑剔的消费者的喜欢。
事实证明,这正负两大方面,目前反面影响更强。这就给了合资自主品牌的建设者们一个警示:全新品牌的建立并非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尽管可能比外方品牌的产品便宜1-2万元,但消费者并不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我想,外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溢价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仍然偏高,所以合资自主品牌要想生存,必须进一步将这一部分的"水分"挤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的价格仍然是偏高的。要想有竞争力,产品售价只能与传统自主品牌相等或者稍高。否则,消费者就只能通过换标,来满足自己在品牌溢价上的额外支出了。
从目前合资自主品牌的销售情况上,并不能说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了。我反而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更多消费者在乎的,是虚无缥缈的品牌面子问题。
传统自主品牌还有几年喘息时间
合资自主品牌今天的发展境遇,是不是表明了这一阵营已经解除了对传统自主品牌的威胁?我并不这么认为。在合资公司纷纷推出自主品牌的情况之下,泛滥成灾的品牌当中,肯定有一些是要被淘汰掉,而也有一些是要生存下来的。而他们的生存空间,向下就是直接威胁传统自主品牌。
今天合资公司为了尽快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产品,都是采用老款换标的策略推出了首款车型,后期产品往往已经开始摒弃这种产品开发策略。只有东风日产,还在不断将老款产品搬到合资自主品牌之下。我认为,根据外资老款车型的底盘、技术基础而打造的,紧随国际汽车设计潮流的产品,才是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所在。部分合资自主品牌在下一代产品推出之后,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这还需要看企业的经营情况。正如我在第一部分中所叙述的,产品只是决定因素之一,生产、营销、渠道等方面资源的多少、品牌的建设情况、产品的具体定位等方面,也直接影响到一款产品的生死。
对传统的自主品牌来说,未来三到五年,来自合资自主品牌的威胁还是比较小的。但是这一段时期里,将会有一部分自主车企的生死变得明朗化。合资自主的威胁是一部分,外资品牌的产品线下压是更大的挑战。因为我国市场趋于稳定,外方品牌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势必就会侵轧其他品牌的市场空间。而自主品牌因为产品相对低端,品牌忠诚度也不高,最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这几年里,能够正确转型的企业将会生存下来。什么是正确转型?无论是在品牌建设、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就算是转型成功了。以前低廉的价格是消费者所需求的,未来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少,所谓的转型,就是寻找并赋予自己的产品,更多别人所没有的消费者需要的特色。
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独家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