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一些中心大城市已准备开征或拟开征拥堵费甚嚣尘上,并已制定出具体细侧。继北京、广州中签摇号和上海高价拍卖车牌之后,贵阳、杭州、西安、南京、成都也将会近年内推出相应系列的限购限行的政策,如交强险费率地区差别化、等。北京、广州等城市面临着摇号购车队伍越来越庞大,如今普通老百姓想拥有一副车牌的希望并非"越来越渺茫",而是要不惜血本去竞拍多掏银子而已罢了。当然这与控制机动车数量的用意是相悖,这虽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却没能真正抑制需求。当下各地方财政又面临持续的收入增速下降的压力,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投入与被抑制的消费的矛盾成为社会问题,同时也成为政经问题。
中国对汽车整车产品所征收的主要税种费项多如牛毛,世界第一奇观,如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交强险税等,主要收费项目有新车牌证费、新车检验费、年度检验费、养路费(已含在燃油费中)、保险费、城市增容费、教育基金费以及五花八门的罚款费等等,除公务车(官车)外,普通百姓的家用车成了各地方政府的饕餮唐僧肉和随身携带的提款机。
大凡媒体一谈到城市拥堵,必罪咎于私家车暴增,从不怪罪于公务车(官车)的有增无减和一大帮只会捞银子的"阿斗"似的城市规划与道路执法者。老百姓从牙缝里挤出二个钱买辆车当作交通工具,这下又成了城市拥堵的罪魁祸首了,中国似的汽车文明离中国老百姓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了。虽然中国将连续二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中国人却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汽车文化文明给他们带来身心的快乐,而是每天每时的堵车塞车和横行霸道、横冲直撞、飞扬跋扈的官车。
多年来,"官轿"文化烙印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特别是官员)的脑袋瓜子里,但现在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和逐渐走向民主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对公务车辆使用强度高、特权车加重拥堵等顽疾早就心存愤懑但又无可奈何。公务车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相比二十年前,城区面积虽略有扩大,但保有的公务车数量却翻了十几倍。缓解或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红处方"不能只针对百姓私家车等社会车辆,治堵只许官车"放火",而不许百姓的私车"点灯",治堵似乎忘了衙门里的特权车。
目前,又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中国有超过千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5000多亿元,虽低于天文数字般的维稳金费,但远远超过我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等之和。而且,政府汽车采购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已占政府采购总金额的1/3之强。中国的私家车之祸远没有想像中大,真正造成我们城市如此拥堵的是公务车!特权的公车车,成为改革治理的盲点和死角。
近二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增幅同比回落近二十个百分点。同时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1.3%,收入增速已赶不上支出增长,财政收支的矛盾开始显现,特别是地方土地出让金也大幅下滑,财政压力骤然升级。
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地方政府也有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根据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全国审计结果,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合1.6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不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20%的债务余额。国家审计署前不久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将借来的资金非法投资于股市和楼市,同时一些债务逾期未得到偿还,或只是通过借新债还旧债。
全国各地方庞大而臃肿的政府当下都财政告急缺银子,拆东墙补西墙乱收费乱罚款更是花样翻新,各出奇招突击增收基本都采取"杀鸡取卵"办法。如最近,沈阳市政府的天价大罚款,造成了全市商业集体歇业大罢市。如某城市洗头房小姐要交"生殖器增值税和管理费";河南农民用天上下的雨种田竟需交纳自然水费。一向被视为维持最低生存状态的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那干瘪的钱包也被一些地方政府盯上。某省会城市地税局规定,从10月1日开始,该市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在内的建筑安装业的农民工也需要缴纳个税。西北某县地税局突击收税,20余天增加税收6448万元。该县上半年的各项税收收入20203万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5%的税而"一举成名"。
另如杭州上半年财政总收入894.23亿元,同比增长仅有0.8%,接近于零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60.43亿元,下降2.7%,为浙江惟一负增长的省会城市。因此,杭州市对限购限行竞拍私家车的兴趣和希望值也最大,呼声也最高。限购限行和收取所谓的拥堵费是用简单的行政手段以替代政府增收经济方法,此举在目前制堵不力的国情下极其有效,而且来钱最快最直接,最能让老百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财政收入到哪里去了?一是金元外交大量购买了美国国债,为解决世界经济危机贡献了;二是"三公消费"、养活几千万人民"公仆";三是无底洞的"维稳"黑洞。多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30%左右,且政策性浪费巨大,如决策失误导致的重复建设,工程质量差等。而美国政府总体成本约占财政收入不到10%;日本2.5%;欧盟国家平均5%。民不怕征税,就怕税收取之于民,不用之于民。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推出"税负痛苦指数"榜单,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
眼下中国老百姓都下意识地习惯型地形成了一共识与定式思维方式,即现在出台的每一项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无一不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其实质就是对老百姓巧取豪夺或干脆强行搜刮,一幅"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丑陋丑恶的嘴脸。现在靠人民供奉养活的"人民公仆"们不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个个是在为人民币服务,已经沦为缴税收费型政府。
税赋之松紧,不但预示着王朝兴衰,还标识着人民的苦乐。今天中国财富分配本就严重失衡,高房价与医疗、教育费用过高,本就迫使大部分人民不得不压缩正常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如果再加重税负,只能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如此血拆民宅的经济、血拼民生的经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其前景卜卦可知。
我们要以史为镜,苛税重赋往往是乱世之兆。中国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几乎都循着以下规律:立国之初,谨记前朝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民安居乐业,朝廷府库充盈,乃有盛世,如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盛世过后,统治者淡忘前朝覆亡教训,奢靡之风日盛难扼,横征暴敛继续,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起而反抗,社会动乱日起而有天下动乱之虞。
授权状态:本文为搜狐汽车特约稿件,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
另无搜狐汽车允许授权严禁转载, 若转载请注明该文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