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人物访谈 > 政府官员访谈

苏波:自主创新的主体应是在华的所有企业

2012年09月01日11:1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突出的位置,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品牌的开发能力和品牌的创建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的进升,加快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作了重要报告,以下是演讲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苏波:我国已经是汽车大国,建设汽车强国正成为汽车工业发展重心任务,也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2010年底国务院公布汽车转型升级规划,明确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和重点目标、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等。今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引发了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为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转型升级是推进我们整个工业和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根本途径。在汽车工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论坛的汽车工业的下一步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深入进行讨论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我国汽车工业在调整中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汽车产业发展职能和效应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满足国内高速增长消费需求,汽车产销量从2000年207万辆,增加到去年的1840万辆,占到全球汽车产量23%。中国汽车消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主要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在引进技术,合资合作促发展同时,逐步的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关键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基本具备整车研发能力,部分骨干企业初步具备了先进的动力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三是新能源汽车取得积极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成熟度不断的提高,多家骨干企业正在加快研发全新平台的重建车型,动力电池盒驱动电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不断上升。截止到今年一季度25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超过1.9万辆,建成重换电站170座,充电桩6400多个。

  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去年汽车产销超过200万辆汽车有四架,销售量前十家的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了87%,产业集中度比200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五是汽车产品的结构趋于合理,乘用车占全部汽车比例从05年68.9%上升到去年78.2%,其中轿车从48.5%提高到54.7%。2011年1.6L及以下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占到68%,比200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六是走出去取得积极的进展,汽车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06年到去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1%,今年一到六月份整车出口44万辆,同比增长17.3%,汽车零部件出口2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海外市场并购开始起步,少数企业开始收购海外企业合资资产,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深层次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不快,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2012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降至22.8%,为2008年9月以来最低点,汽车自主品牌开发能力弱,新产品推出明显落后于国外大公司,其根源除了技术基础薄弱,技术领先人才匮乏,研发投入长期不足等常规一些问题外,支持自主品牌政策体系和支撑机制不完善。对未来技术和品牌长期依赖,削弱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对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概念和内涵大家认识也不尽一致。支持本土企业措施针对性不强,支持力度不够,实际效果不理想。

  二是零部件配套自各成体系,尚未形成开放性市场化配套环境。一些合资和企业零部件也很难互相进入对方的配套体系,形成了人为的市场分割。主要自主品牌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配套合作也需要加强。

  三是能源环保问题突出,节能与减排压力日益增大,汽车消费燃油已经成为成品油消费主要领域,国际化新能源供应制约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越发凸现,同时汽车成为大中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四是节能新能源汽车亟待大力推进,节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技术研发的进度,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进口,对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缺乏统筹协调,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等。

  五是结构调整还应进一步的深化,自主品牌企业产品发展滞后,小排量节能型汽车市场占比仍然偏低,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汽车大企业集团还缺乏国际竞争力。

  自主品牌发展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乘用车产值80%合资企业作为汽车生产主体,仍以引进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主要途径,仍未进入真正创新的主战场。除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整个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第二个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正进入重要的转型期,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是不少行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汽车行业。但是有一些行业产能已经接近,或者已经达到工业化所需要的历史峰值,比如钢材,比如说发电设备,少数行业和区域已经出现了工业化的后起的特征。这个变化,这种明显的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对于我们的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就是要摆脱以投资和规模的扩张,持续发展的过去的阶段。又进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汽车行业生产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是消费市场还有像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扩展很大的余地,社会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较大增长,汽车行业仍处于稳定的发展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下一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绝不仅是产能的扩张和一般的产品消费的满足,对汽车企业来说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品牌的培育。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的总结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针对目前汽车发展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汽车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趋势和方向,以确定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发展路径,或者叫发展道路。这个道路或者这个方向的核心,就是加强本土企业,包括我们的合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建设。

  我要澄清一些问题,我对这些问题不如何部长,小虞部长思考得这么深入,但是有一些问题,有一些纠结,我始终在思考自主发展的主体和自主发展的机制到底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第一个基本观点,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新的阶段,我前面刚才说了几句,那么汽车工业呢?也是到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的阶段。作为自主产业不能落后于整个制造业发展,但是整个核心力体现就是我们汽车企业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成为具有国际汽车竞争力的企业,我想任何国家,任何企业追求世界一流的根本的趋势或者方向,就是具有更多的专利和自主产权的产品。就是创新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这是世界上每个企业想成为世界最强盛的企业,或者百年老店共同的追求。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其他的制造业行业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对于汽车工业不是真的解决了。现在的汽车生产主体是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你有没有远大的目标成为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本国籍,或者本土企业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强大的一流企业,成为强大的一流企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你的创新能力和你的自主品牌的建设。这是一种趋势。

  目前的问题我们不断拿来别人的产品来仿制,或者一般性的加工制造,没有这样的创新能力。如果汽车行业如果独立于我们制造业,就靠持续不可改变的引进,老拿别人品牌和技术,能够成为汽车强国呢?这个首先是不可能。

  我说的第二个问题自主创新在我的概念里面,我们国家政策里面,入世承诺里面,包括总理多次讲话说过我们对本土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我所理解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占乘用车19.4%民族自主品牌的创新,已经是中国国土上所有的汽车的自主创新。也只有实现了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不断的通过我们政策的推动和扶持来真正的推动我们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家如果设想一下,按照现在这样的模式,如果说把合资企业创新不算是自主创新,把它排除之外,等于把我们国家汽车制造力量最强的乘用车80%以上主干力量排除在自主创新之外,继续高额拿来国外技术和品牌来生产,我们自主品牌的竞争谈何容易?有何前途?但是这个问题我知道大家认识上很不一致,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民主资本的创新,有些同志不赞成本土企业所有的创新,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去,不论政策实施,竞争环境,或者未来竞争趋势不言自明。那就是目前这一种主体的企业靠拿国外品牌长期占领市场,而且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我们自主品牌只能越来越困难。只有形成这样的环境和体制,我们才有政策的公平对待每一个企业这样的政策的出现。

  另外关于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本身的含义,国外一直在质疑我们自主创新的提法。说中国的自主创新就是排除国外技术的引进,就是排除在中国本土的一些外资企业的发展。我不这么认为,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就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国政府支持自主创新就是支持中国本土的各类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不是仅仅是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自主创新这个词没有歧视含义,就是本土所有企业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就是本土上所有自主品牌的建设。所以大家说的由于合资企业纳入自主创新体系以后,它会不断拿来二三流,甚至三四流技术和品牌在中国作为自主创新品牌来和我们民族自主品牌进行竞争。我设想另外一个问题带来的思考,目前的主体它拿来一流的技术,我们高额付出费用,甚至付出提成,然后不断的进入我们的市场,可是他拿出三四流市场,哪个对民族汽车的自主创新竞争力更强啊?

  第二,作为合资方的占有50%的中国的民族资本,在自主创新里面有没有发言权,允许不允许不断拿来二三流技术,没有任何专利,没有任何知识产权,没有任何自主创新品牌就算是中国自主创新品牌。我所理解自主创新品牌就是在本土企业一定要形成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而且这个技术可以完全支配的技术。如果老外愿意把大量技术拿给我们无偿使用,让我们自己作为知识产权我想也是一种进步,至少比我们目前花高价去买这样的品牌和技术要好一些吧。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不把这个通道打开,在政策扶持就非常困难。同样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发展,为什么只支持其中的百分之十几的民族资本,而不支持在本土上我们中方至少占了50%这样的骨干企业呢?那么你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还是延迟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个非常清楚。

  再一个一味的引进,我最近老碰到一些企业要求审批、核准,他们不断的引进国外的合作方的,甚至另外一些企业的汽车的技术和品牌。如果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调整的话,那我们永远不可能说用我们投资有限的研发费用,研发出来的车型跟国外一流的车型,我们愿意付出代价购买的车型,然后它的成本和技术和品牌的竞争力气又于一个不平等环境下竞争去取胜。能取胜吗?难度非常大。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大方针不变,但是我们引进了三十年,我们技术不成熟,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情况下,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我们及时的满足了市场需要,这是正确的。但是中国发展到目前要上升到第一流台阶,我们变成第一强国,我们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情况下,创新能力成为我们一个关键环节。

  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的表现就是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去拿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如果我们80%以上企业永远主要的把重点放在不断的获取国外的品牌和技术,不做任何转变,而不是把双方有共同利益的合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的话,那汽车工业走不出来自主创新这一条路。

  另外我想对外资企业说一点建议,我们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外资企业对中国政府汽车行业管理方面也有不少要求,我们也想一视同仁满足这些要求,但是有时候出现一些矛盾,有些时候某些方面有要求,某些方面没有要求,就看自己的利益。比如说要求获得自主品牌和政府一切的政策支持,上面介绍了准备让这样的方针和政策出现,就是一视同仁支持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但是又不要求政府对研发费用,对专利,对知识产权提出任何要求,这个非常明显反映在我们政府对汽车采购目标里面。我们是一视同仁的,既然要争取政府支持,应该承担自主创新的责任。我们影响通过这样的努力,形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的竞争的环境,使各类企业处于同一个政策支持的条件之下,然后处于一个同一个自主品牌发展的竞争环境当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动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我想我们总结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如果我们要成为汽车强国,至少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一个就是支柱产业地位非常突出,这个我们做到了,但是我们规模比较大。最根本的就是不强,怎么解决强的问题,是汽车行业的核心的问题,刚才我说的这四五个。第二个具有世界级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这个企业绝对不是靠拿别人的品牌就是世界级的,没有核心的竞争力,没有自主的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算强大的企业。第三个要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第四个就是具有强有力的零部件的和相关支撑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既有许多机遇,又有不少挑战,在国际方面全球汽车工业面临进一步调整和升级,零部件产业加速转移,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各汽车生产大国的技术方向,并不断取得技术的突破。汽车强国凭借技术与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巩固一些地位。新兴国家市场也在快速的发展。在国内方面汽车市场需求潜力仍然较大,国际汽车产业和品牌继续向我国不断的转移,与自主品牌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条件不断完善,主要企业纷纷将自主品牌发展作为企业核心发展战略,支持本土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把自主创新的主体和自主创新内涵不明确的话,这个政策很难出台。

  国务院出台了工业转型规划和新能源发展规划,认真落实这些规划,将促进汽车产业竞争力提高,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推动汽车工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我国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不是强国,下一步汽车工业发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研究确定支持本土汽车企业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迅速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设计,制造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加强汽车燃料经济性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传统能源汽车油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从依赖国外技术和品牌不断引进,转到对外技术合作,同时中外技术企业合作开发和创新要摆上重要日程。尤其是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要把创新能力提高和自主品牌发展放在头等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各种资源提高研发能力,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要达到3%以上,不论内子企业还是合资企业,这个我们一以贯之的。

  支持在华各类企业,包括合资合作企业,建立健全产品研发机构,培养吸纳各类专业人才,发展各类专有专利技术,形成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建立自主标准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国际能源属对对全球预测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只占3.5%,天然气占10%左右,还有核能,其他的水电,生物质能,这样占据能源结构比重最大太阳光能,70%。所以汽车目前的传统的汽车依赖化石能源,对未来的发展来说,这个是越来越感到压力大。为什么呢,油价越来越高,对于全球石油开采峰值在2030年,以后就是下降了,有的人说目前已经快达到峰值。煤炭峰值2040年,以后不断的下降。所以发展电动汽车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谁如果在这个领域占据了主动,那谁在未来占有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制高点。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新能源汽车规划,这是指导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贯彻落实有关工作,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部门参加节能新能源发展部级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尽快启动节能新能源技术投资专项,举全行业之力集中攻克动力电池、整车平台等关键的核心技术。二是加快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促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四是加快市场培育,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和示范产品评估考核管理。

  三是完善行业布局和企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计划,继续推动汽车行业产业转移,布局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落实关于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建立有进有退的相关机制。四是建立开放公平零部件配套体系,研究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公开、公平,开放发展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逐步提高零部件自主发展水平。一是打破区域之间,集团之间配套限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零部件配套体系,二是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面发展,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是鼓励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大力推动内外资各类零部件生产企业,开放进入主要汽车企业的协作配套体系。五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本土汽车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各类企业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提高产品供应链和权声明周期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骨干企业建立符合实际品牌管理机制和品牌塑造方法,积极完善有利于本土企业汽车发展财税、政府采购等政策。六是促进外资在华企业进入企业创新的主战场,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确立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形成规范的支持政策体系,目前少数合资企业开展车身实质性产品开发工作,大部分合资企业停留在依靠国外设计和品牌,引进组装生产初级阶段,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几十年的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和品牌复制产品的发展道路,已难以持续,甚至阻碍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因为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引导中国汽车包括中国合资企业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和品牌,并要积极承担起自主创新责任,像任何一个追求自主创新独立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企业一样,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专利品牌和一流的汽车生产能力。要尽快的研究支持本土各类企业走创新驱动,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走出一条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成功道路,缩小与汽车强国的差距。七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国际化的经营能力,引导汽车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系统规划出口市场布局,积极研发生产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鼓励有势力企业集团完善海外生产研发布局,通过海外投资并购重组,联合协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开发生产试销对路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是我们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充满着信心,我们面临的挑战仅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总结,我们的过去,找准汽车工业由大变强根本道路,采取一切措施来推动本土企业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只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才能说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相信经过汽车企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宋双辉)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