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机会分别与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最高负责人交流,但各家表述的核心内容一致为:危机感、改变和信心。
今年前8个月,自主品牌遇到了空前的压力,若扣除海外出口的增长,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可谓惨淡,危机感四起,认错、改变、调整也顺理成章。
改变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即放弃以往的求快思维,转而苦练内功、提升品质。相对而言,奇瑞更强调体系力建设,希望走一条国际车企验证过的“正途”。而比亚迪则希望通过借助新能源车等产品的技术创新,拉动整个企业跃上新台阶。
改变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为此,奇瑞不惜重新梳理架构、调整人事,一些创业“老臣”让位于更具国际化的“空降兵”;流程至上的体系管理开始取代原本各自为政、各负其责的山头文化。从管理模型上讲,这些改变也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可惜的是,改变来得太晚。若是在前几年车市火爆时,奇瑞能够完成这一自我升级,其效应将会事半功倍。而在当前的车市重压下,奇瑞的改变势必要以阵痛为代价。
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包括奇瑞在内的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就是在不断的改变——否定——再改变中轮回,常常会因为短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在纠结和犹豫中重走回头路。
此次奇瑞的变革被外界视为“回归正途”。一个体系、一个品牌、三个核心能力之类的表述,在本质上来讲是一条摒弃走捷径的传统发展道路,也注定是漫长而艰辛的。因此,笔者最大的担心在于,这一次,奇瑞是否能够耐住寂寞、忍住阵痛,将变革进行到底。
此外,走“正途”不代表失去特色,改变也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变”应以“不变”为前提。
对于奇瑞而言,过去成功的要素是团队的拼搏精神、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以及公司内部的上下一心。这些是企业的精神基石,也应是其“不变”的部分。但遗憾的是,奇瑞对这些方面似乎仍缺乏清晰的认识,危机当前,只一心想推倒重来,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更是缺乏奇瑞特色。
但事实上,世界上并无绝对正确的企业管理模型,只有正确的管理心态。当改变被当成包治百病的手段时,急切的心态只能增加企业的内耗。
不过无论如何,下决心做出改变,本身已经预示了企业的生机。只愿这一次奇瑞能够忍住阵痛,坚持短期利益让位于长期战略,将改变进行到底。否则,此时的任何改变都将成为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