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多地小学和幼儿园购买的新校车上牌难。据厦门媒体报道,当地教育局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校车安全工程需要12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而国务院制定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在4月公布施行,但多地尚未制定实施细则。
在当下的新政策过渡期里,新校车审批在一些地方似乎成了烫手山芋,意在保障安全的政府规定,却尴尬地导致一辆辆崭新的校车无法上牌、不能上路。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新校车"上牌难"究竟难在哪里?
从今年4月5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公布施行到9月3日学校正式开学,有长达5个月的"准备"时间,新校车上路完全可以处在"万事俱备、只待开学"的临战状态,但为什么至今仍难以挂牌上路?厦门金龙客车销售公司销售经理高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原委:"车管所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因为市交警部门和政府对校车的运营线路、停靠站点的规划方面没有落实到位,所以车管所不能发车牌"。而这种"解释"也得到了该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印证:"校车挂牌的流程相对复杂,涉及的职能部门比较多,目前各个部门正在协商,争取尽快出台具体细则"。由此看来,导致新校车上牌"卡壳"的真正原因在于相关部门的协调不力。这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老毛病"了。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但截至目前,省级政府制定的实施办法上报备案的还很少,大部分省级政府尚未上报实施办法。或许,校车安全的问题太过复杂,"复杂"得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根据厦门某地教育局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校车安全工程需要12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由于分工不同,需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应对。如果关键的几个部门没有坐到一起,都会使得新校车上牌难。但目前学校已经开学,校车安全时不我待。看来"上牌难"的实质是有关部门对校车审批的不上心、不作为。地方性"实施细则"如何尽快跟进,12个"婆婆"何时"凑齐",协调到位,人们拭目以待。
"婆婆多"不等于"监管严",提高门槛也未必能增加安全系数。这或许是人们对部门推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长期质疑所得。但愿"上牌难"的出师尴尬缘于好事多磨的慎重决策,人们期待新校车尽快上路,更期待校车出行一路顺风、安全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