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123公司破产对全球锂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啊!”昨日(10月17日)下午,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过,对于当下许多市场观察人士热议的“新能源泡沫破裂”之说,于清教却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大家所讨论的“泡沫”,应是针对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的非理性狂热,但若从行业本身来看,新能源依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小锂电在包括手机、笔记本上的应用都是成功的。而美国A123公司破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警示意义就是,要加快对电池组产品的研究和对技术问题的攻克。只有这样,三五年后,伴随着品牌、技术和市场配套链建设的完善,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才有望迎来真正的全方位启动。
“A123破产”更多是个案现象
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间,全球领先车用锂电池制造商——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A123SystemsInc.(AONE)宣布,因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已为其美国业务申请破产保护,并计划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向其美国竞争对手、汽车配件供应商江森自控集团(JohnsonControls,Inc.)出售旗下汽车业务资产。
受此影响,截至周二收盘,A123股价报收于0.062美元,暴跌近75%。
尽管自年初以来,A123公司因陷入财务困境而濒临破产的消息就不绝于耳,但作为一家有着12年历史和麻省理工光环的新能源电池标杆企业,它的正式落幕依然令整个业界为之一震。
“和几个锂电池老总沟通,感觉A123破产对国内企业打击不小,不是突然没了方向,而是在崎岖不平的路上,你在开奔驰,而且还是300迈;学会减速、刹车,更重要的是换合适的车子。”A123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传出后,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昨日(10月17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破产消息采访了于清教。于指出,尽管从行业整体角度讲,新能源汽车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如产业链的建设不足等,但仅就A123来说,造成其破产的很多原因则是其特有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对单一客户——豪华电动轿车卡玛 (Karma)制造商菲斯科(FiskerAutomotive)的过度依赖。
据悉,就在今年初的一次美国消费者报告测试中,菲斯科卡玛电动车突然熄火,A123不得不宣布召回可能存在缺陷的电池组。公司为此所付出的高额成本即令A123在今年一季度录得逾1亿美元亏损,并在第二季度继续亏损近8300万美元,新技术在大规模产品应用中的巨大风险由此也可见一斑。
此后,菲斯科更是减少了对A123的电池订单数量。值得一提的是,自2009年以来,为推动电动汽车电池行业发展,美国政府为电池制造商提供了近13亿美元的补贴,其中,A123系统公司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约2.5亿美元补贴。
四因素致新能源车推广难
在强调A123破产更多反映的只是个案的同时,于清教也表示,国内企业仍需警醒行业整体风险。
总体而言,在政策推动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不错,但市场销量一直上不去也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不过,即便对于美、欧、日这些拥有先进锂电池技术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迟缓的。可以说,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至今未能实现真正启动,在产品推广上仍存在着许多难题。
谈到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于清教提出了四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价比不高造成的市场认可度低。以A123生产的电池为例,它的产品价格是普通锂电池的3倍左右,几乎成了奢侈品;在国内情况也是一样,一辆纯电动大巴总价可能近200万,其中锂电池就要花费五六十万;第二个原因则是锂电产业链建设不足,它对用户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车子半路跑没力了,却没有便利的“加电站”可去,而且,在这一点上,不仅是中国的投入不足,就算是美国也同样没有解决产业链的问题。此外,来自传统能源行业的抵抗与阻挠也是一大原因;最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美、日等拥有锂电核心技术的国家通过专利设置技术壁垒的现象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中国所生产的锂电池质量又不能完全达到市场应用的标准,这些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更加困难。
于清教表示,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在整个行业生态圈里,那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厂家以及只为圈地圈厂的投机者都将被淘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国家队、以大众、宝马等为代表的外资队,或是以奇瑞、万向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队,谁能最终胜出都将取决于其技术竞争力、资金储备和长远战略规划。在没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支持的前提下,以政府补贴来进行大跃进计划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