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2012 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与合作高峰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探索与变革-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邀请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企业决策者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以下是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先生在会上的发言。
封兴良:尊敬的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是一辆很漂亮的汽车,这不是概念车,而是现实存在的一辆车,正在进行第一次的全球旅行。这是一辆由太阳能驱动的电动车。我的报告中会详细讲到它的情况。
首先我要介绍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然后会介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扩大利用和扶持、未来市场能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内容介绍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目前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有不同的想法和解释,我的想法是新能源汽车是必须要做的,必须要实行的,也是必须要研发的。出于对气候的保护和能源政策,也驱使我们向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介绍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德国制定了能源利用和气候保护方面的一体化实施方案,并且对2020年的目标进行了具体的细化。
2020年的目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与1990年相比,将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40%,作为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贡献。
第二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提高到35%。到2030年,将这个比例提高到50%,2040年提高到65%,2050年提高到8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供热,在总供热量中的比重至少提高到40%。
在确保生态系统不受影响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之下,扩大生物质燃料的利用。同时,与1990年相比,将能源生产率水平提高一倍。在2010到2020年之间,将电力消耗量降低10%。
要达到这一点,需要采取很多措施。首先要提高能源效率。主要采用热电联产,提高电厂效率。采用智能电表、阶梯电价,建造智能房屋,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
同时,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2050年要达到80%。通过颁发建设许可证的附加规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扩建电网,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在交通领域,要促进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的电动车技术,适当提高生物能源的燃料比例。
这张表是德国各主要能源在能源组合中所占比例。可再生能源占所有能源的比例是20%,这是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在4-6%之间。
下面讲一下德国能源的转折点。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事故。这次日本的地震引发了德国政坛的地震。在很多州,以前很小的政党推翻了现行的政党,第一次走上了执政的舞台。德国现行政府也感觉到了压力。在2011年6月30号,联邦议会决定在2020年全面弃核,关闭所有的核电站。2011年,这17个核电站中间的8个老式核电站立即停止运行。到2022年,要关闭剩下的所有9个核电站。可以预见到2015年要减少46.4亿度电,到2020年要减少89.4亿度电。这是通过核电站供应的电能。
德国工业界在这方面是很保守的,觉得核电还是需要利用的。但通过福岛事件以后,德国工业界对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的举措,反应是比较积极的。西门子是主要核电站的建造商,西门子的总裁首席执行官说“德国社会在福岛灾难性事件之后已经表达了对于核能利用的明确态度,即全面放弃核能利用。我们公司也决定全面退出涉核业务”。德国最大的能源公司E·ON的总裁认为“我们德国的结论对我们及我们的客户投资更具有吸引力”。
未来发电产能的分配,根据联邦政府制定的策略,目前核能占10%左右,超过10%。到2020年,核能要降低到百分之零,同时要减少无烟煤和褐煤的发电量。这甚至超过了联邦政府的要求,联邦政府要求到2020年达到50%,这里是要达到58.1%,这是可再生能源所占的份额。
我们再看一下可再生能源的分配情况。主要的分配还是在风能以及太阳能方面。陆上风能占35.8%,海上风能占16.7%,太阳能是占43.1%,两种能源已经超过了85%。
这是联邦政府能源方案的具体数据。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5-95%,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达到80%,在消耗量中所占比例达到60%。一次能源的消耗减少50%,电力方面的消耗减少25%。高层建筑能源消耗要减少80%。运输的终端消费要减少40%,这是非常宏伟的理想。
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扩大陆上和海上发电风车的数量。要扩大太阳能的利用和生产,太阳能要占新能源的40%左右。同时要扩大生物质能发电的产能。
这里是投资的比例,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要占到80%。现在欧盟反倾销的问题,虽然是欧盟要提出反倾销,目前还没有结论出来,但德国是绝对反对的,前不久德国的外长也过来了,还有德国使馆的官员,他们都认为德国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实行反倾销。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第一个是《可再生能源法》,中国现在很多风能公司的并网有很大困难,德国是规定电网企业应该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提供并网服务,要有购买电力的保证,二十年内实行法定价格的补贴。价格补贴要有一定的法律规定,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达到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企业投产的时间要达到标准,根据每年的电力情况确定补贴系数。每年的补贴会递减1-9%。
当前的电费标准,比如太阳能和陆上风机,远远高于待补贴的每度电的价格。价格补贴在终端消费电价上的开支是3.5欧分左右,差不多是3毛钱人民币。
联邦政府也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营销。如果企业跟终端用户签订新能源发电合同,一般的电价是比较高。很多德国人都有低碳消费的意识,好多家庭愿意用高价来买新能源电能,当然对他们也有很高的补贴。
同时,要扩建燃气和燃煤热电厂。大家可能会问这跟低碳消费不是反方向的运动吗?现在不仅是联邦政府,还有德国几家大型热能电厂进行火力发电主要是采用无烟煤和褐煤,这两种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远远低于前二十年的水平,它的排放量完全可以达到联邦政府的要求。这与新能源发展是不冲突的,主要是为了弥补核能的空缺。
未来市场包括能源有效化、能源储备、智能电网等等。现在的主要目的是扩建蓄能装置,扩大分散的智能发电,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智能电网需要新的参与者,比如德国电讯要支持网络。要有新的产品和新的模式,需要银行的介入。
下面我介绍一下北威州的电动车项目。我在去年10月份的报告中提到过德国北威州的试点项目,比如科隆电动车,我不再重复。这是2010年开始的电动车试点项目。快速充电项目是在鲁尔区的中心,主要是跟IWE股份公司进行合作。投入使用复合混合动力的公共汽车,在莱茵鲁尔公交系统使用。
我要用一点时间介绍一下环球首航的太阳能电动车。瑞士太阳能飞机的环球首航是一大壮举。这次环球首航是另一大壮举。在去年10月份已经开始,目前已经经历了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北美、北美,又回到了欧洲,再从欧洲穿越俄罗斯,目前的状况是正运往俄罗斯,穿越整个俄罗斯、蒙古,再到加拿大。
本来是要从新疆的喀什进来,到北京和广州的,但我们跟中国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和公安部讨论这个事情非常困难。一个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另外就是审批手续非常复杂,时间不允许,我们就放弃了在中国的日程。以后我们还是有这个想法,主要还是由于资金的问题。我觉得这在商业操作方面是有很大前景的,这辆车本身就有补贴,已经有几十家企业的资助,不需要很多资金来推动它在中国的发展。
去年10月份我讲到了北威州的五个项目,这里我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阶段性成效。德国通过中国科技部和德国交通部牵头的项目。2012年的6月份,在德国设立了4个样板区,联邦层次的资助资金是1.8亿欧元,用于进口电动汽车研发项目,投入的电动客车是59台,241台电动商用车。德国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投入的车辆确实能够达到要求标准。总行驶里程已经达到220万公里,已经建立了1100个充电站,2000个充电点。
第二阶段从2011年9月份到2014年12月份,现在正在实施,增加了11个项目和35个合作伙伴,增加了200辆电动车,这是一个试验项目,并不是生产型的项目。主要用于公交系统、家居交通、商业车队、欧盟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发展现状,德国汽车协会会长认为德国国家层面对电动汽车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效,德国将成为发动电动汽车业的排头兵,智能电网配合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2020年,德国将普及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咨询业巨头麦肯锡也公布了电动汽车指数,前面3家应该是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排在第四位,第六位是中国。中国在前几年是非常领先的,是排在前三位的。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到,德国从2010年度的1.3分提高到今年的2.0分。中国是从2010年的1.4分上升到1.5分,说明中国的发展有所滞后。这个指数标识着包括电动汽车的生产、样车的开发、科研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及市场等五个方面。
大量集中的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两年市场将有超过15款来自德国的电动汽车新车型。德国政府将确立4个试验地区,便于整套电动车系统进行评估,希望凭借这些试点计划,德国尽快成为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领军国家。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