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综合新闻

艺术家企业家 共话"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

2012年11月08日10:5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启动仪式暨“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网络论坛于2012年11月5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当代艺术策划人、纽约中国中心艺术总监翁菱、策展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当代艺术家汪建伟、建筑设计师朱锫和企业家、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接受了记者的访问,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翁菱女士您好,去年52期《艺文中国》节目非常精彩,让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代表人物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请问今年围绕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是否还会有这样的视听节目呢?

  翁菱:具体规划我们和奥迪还没有定论。但是在去年的节目中,我们打破了各种艺术间的界限、突破了单一的学科和时间概念,记录了艺术家对自身过去几十年创作历程的回忆并讨论了一些未来创作的思路。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在当代艺术和设计走过的十几年基础上,通过深入讨论产生一些对未来创作的启示,这也是我们和奥迪共同努力的方向。

  记者:汪建伟先生您好,请问对于“跨界”您是如何理解的?能描述一下您眼中的跨界是什么样子的么?

  汪建伟:“跨界”给我的感觉就是做和之前不同的事,但实际上也并不止这样。有些人认为跨界就是合并差异,但是比如地区、民族间的差异,因为它是一种现实,我们可以理解、尊重,但无法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当下承担”的意识,比如我认为的好的建筑作品中,房子的窗户来自于什么,木头来自于几百年前谁的家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很明确。这种将所有的事情无限地绵延在当下就是一种当下的存在。简单来讲,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产品,都不要让它消失在无限的城市里,这个问题朱锫先生已经讲过。同时我们也不要非得找出来中国式的“牛顿定律”。今天谈的“融汇”和“东西”就是让我们明白,在我们所面临的处境中,这些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举个例子,世博会期间,英国馆是得到好评最多的一个馆。为什么呢?正是因为英国没有直接炫耀英国的差异化文化符号,而是用创造、用一种“当下承担”让所有人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跨界”有时候非常难理解,但是我们不能用各种各样的差异来逃离我们对当下的工作责任,所以我认为创造也必须在这个上面呈现,这就是我的理解。

  记者:晚上好,冯仑先生。今天有幸听到您的“立体城市”概念,我很受震撼。那么在未来您的“立体城市”中,对汽车有着什么样的构想呢?

  冯仑:在我们“立体城市”的研发过程中,已经研究了很多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汽车问题。在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下,如何让汽车的污染降到最低,如何合理高效地安放汽车?像德国一样建一个20层的停车楼?那么像朱锫先生讲的,从20楼到10楼下来的路能不能斜着……这里面的各种可能性我们都研究过。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现代城市是被汽车连接起来的,而为了照顾汽车,道路又会变成一个附属,最终我们的现代城市必须有更多和汽车相关的思考和连接。如汪建伟先生所讲到的“遭遇”:现在的手机可以算是电话,也可以不算。同理,人在未来无论用不用今天的汽车,都还是要移动的。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些可能性,由汽车源起,如何将城市变得更加舒适、更加环保,这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卢敏捷(主持人):我想补充一下,汽车和城市规划之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的。比如从2010年起全球范围启动的奥迪未来城市大奖,这个旨在探讨城市交通的现状与未来、为未来的城市和交通规划提出解决方案的奖项每届都会邀请中国设计师参与。今年广东的建筑设计师刘珩提出的珠江三角洲未来城市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未来有可能的话,奥迪会将未来城市大奖带到中国,让房产界、建筑设计、包括汽车行业对这个话题能够有更好的探讨和研究。

  记者:请问翁菱女士,作为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联合创始人,您认为获奖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今天与您参加的奥迪活动相比,您有什么新的感受?

  翁菱:在纽约中国中心的推进工作中,我们总结的创造艺术和设计的方式,和奥迪所主张的“传承•创新•引领”理念很相似。在这个打破国界、打破身份的时代里,好的艺术、艺术家、作品,一定是超越时代、超越当下大家已有的知识范围的。比如,去年获奖的徐冰、谭盾等人,他们的作品不但让大家当时很感动,而且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呈现熟悉的历史。所以本届的作品除了有之前的基础外,还要加上今天的“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这个打破东西方和时空传承的理念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要先聊到我们与奥迪的合作源起。最初,我们将奥迪与艺术家、设计师所创作的作品结合,用来支持我们共同关心的环境保护。从那时起,我们双方就觉得这种合作可以互相学到很多东西。奥迪通过与艺术、设计的协作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师的思想,更愿意去帮助、推广当代艺术和设计理念。而我们也从奥迪身上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艺术设计领域所具有的令人惊叹的专业素质。比如我曾参观过奥迪的设计中心,几百位全球艺术家、设计师一起共同创作,造就了一个非常严谨、同时非常浪漫的创作团队,这种创作基础和环境对于任何艺术设计都是需要的。另外,正如我和汪建伟先生提到过的,与像奥迪这样国际影响力和实力都非常强的品牌合作,恰恰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有坚定立场和观念,不被金钱所利诱,和商业品牌一起达到共赢。我们希望搭建一座桥梁,让最好的艺术家得以和最好的品牌联合创作,创造新标准,为引领未来的创作打下基础。

  记者:各位嘉宾好,请问各位认为工业设计与艺术创作之间如何才能够更好的结合?

  汪建伟:首先我认为不存在什么结合,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将设计师和艺术家分开。今天坐在这儿的有艺术家,也有设计师,这点就让我很兴奋,这就是一种“跨界”。其实艺术和设计就应该在一起。那么是什么将这两者分开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比如在刚才各位分享自己领域的精彩内容的时刻中,我既不会注意每个人的身份,也不会注意到每个人在不同的身份下应该说什么,而是有一种分享同一事件的感觉。“遭遇共同体”就是强调这样一种时刻,而且这种时刻能够越多越好,越平凡越好。将来我们共同参与创造一个事物并且自然而然地忘掉每个人身份,身份不再作为差异被带入到问题里,没有它独特的利益,而当身份拿不到利益的时候,就是创造的时刻。

  朱锫:我是一个建筑师,而建筑应该也属于设计的范畴。和艺术家不同的是,设计师需要面临技术和文化情感的双重选择,它们既相合又互斥。当你剥离这两条线的时候,某一方面会做的很好,但是都成不了优秀。比如,罗马的建筑之所以比埃及好,就是因为罗马出现了混凝土技术,这就是艺术和技术两条曲线叠加的结果,最终成就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突破。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将这两条曲线合在一起的能力,这才有可能产生有意思的作品。

(责任编辑:宋双辉)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