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新能源车出现举棋不定、推动力忽冷忽热的时候,上海已经开始在电动车市场机进行市场普及的试水。其每年两万个自由配额,再加之政府以及地方补贴的诱惑,容易让业界看到上海车市承载新能源汽车的各个利好。应该说,这样的推广新能源车政策之所以关键,是因为上海车市是在与其他地区推广政策比较而言的。这其中,既有与自身拍牌比较后的免费发放,让消费者直接看到了管理方的推广诚意;同时也在与北京的高门槛比较下,出现了更加平等的举措,这样对待新能源汽车的办法,自然是很容易受到各界欢迎与提倡的。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推广问题上,既需要表现出政府推动的诚意、更需要用合理且公平的态度加以面对,这才是对国内汽车市场全方位看待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问题。应该说,由于上海也同样具有本地的"荣威"550电动车早已在市场销售,至少对于上海市场这样的大动作,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底作用。而对于其他类似的城市,是否也会有如此的推动热情,恐怕就需要另当别论了。这是因为,国内汽车市场地方保护的苗头已经开始形成,如果不能够在新能源推广的时候,国内就建立起合理且公正的标准以及对地方保护建立相应制约办法的话,新能源汽车尽管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也仅仅是点的概念,关键就在于怎样使电动车发展形成面的推广大环境,这才是比什么都更重要的。
推进新能源车要重视"点"更应重视"面"
从上海开启新能源汽车推进办法可以看到,政府在鼓励电动车发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举措。其中,能够将每年两万个牌照免费向社会发放、而且不需要任何对购车人额外的要求,这就说明,上海对电动车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好市场的探索。这样一来,由于上海的汽车工业制造能力摆在那里,很容易让上海市场更好的体现主场优势,所以,尽管这些利好的政策让消费者眼馋,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上海自信电动车份额不会轻易"流入外人田"所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要想同样推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好政策,就需要国内整个行业建立起平等的准入标准以及合理抑制地方保护方式,这才是能够使国内新能源汽车由点及面发展的关键。
在新标准问题上,尽管国内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情高涨,但也需要在准入标准问题上有轻重缓急之分、更要有辨别先进与落后的能力,只有如此,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才符合国内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如果在新能源汽车尝试普及的情况下,不能做好有说服力的准入标准,就会很容易造成地方保护的形成,更会使国内市场出现各自为战、层次不一的问题,这才是上海出现利好现象以后,业界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其实,对于新标准,无论是与国际接轨、还是开创中国汽车市场的特色,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在技术上更大程度的突出节能环保优势、在市场表现上形成良性竞争效果,这才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同时、建立好发展大环境的关键所在。
新能源车普及仅有政策扶植还不够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普及有了政策推动,仅仅是有了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新能源汽车面向市场的保障与服务,这才是形成新能源汽车三位一体推广的关键所在。在保障问题上,很显然政府的补贴,可以吸引一定消费者的关注与热情,但进一步的市场推广,更需要看企业的能动性发挥以及市场所提供的延展空间大小,这些都是决定新能源汽车不断深入人心的关键。别的不说,最近自主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就曾将新能源电动车的商业模式,通过自身对市场潜力的挖掘、进行了有利于新能源普及的推广。一方面他们运用电动出租车新模式,对社会化普及做了带动性的推广;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市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电动出租的各阶段盈利模式,这确实对新能源电动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这就表明了新能源汽车的作用,不仅是长远的节能环保,更是一种眼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盈利办法。
而作为政府推进新能源,政策推进产业化与普及化,自然需要这样硬性推动的做法,但也应在软性的鼓励与扶植方面,给予更多的鼓励以及发展空间上的保障,这才是能够调动起企业潜在积极性的关键。客观的讲,如果"比亚迪"所推出的新能源电动车出租得盈利模式,可以全方位的推广的话,不仅能够让带动性的公共交通消费具有很好的拓展效应;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更多的企业在公共领域市场展拳脚,这样所形成的良性竞争,显然是非常有益的普及举措之一。具体到新能源汽车的服务问题,如建立系能源汽车的补给设施以及综合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等等,也都是丝毫不能落后的。毕竟,这些后续保障,都将决定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深化程度如何。所以,上海出现的良好开头,更需要靠综合的保障来推动,这才是直接让新能源普及走上快车道的关键。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普及与产业化,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内的巨大内需,是广泛普及的重要基础;还在于国内汽车企业拓展新能源技术、提升新能源产业化与社会化的信心,需要更好地鼓励与支持,只有这样,地方保护才不至于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堵墙、而是拓展新能源汽车的一条路,这就是为什么发展新能源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关键!有了这些积极面对新能源发展的做法,国内汽车又何愁不能实现弯道超越呢!
本文系供搜狐汽车独家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