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2月16日消息:昨天,上海私车牌照年内最后一次拍卖收关,最低中标价68900元,平均中标价69346元,比上月分别上涨2500元和2400元,又一次刷新上海举行私车额度无底价拍卖以来的最高纪录。据了解,本月投放额度9300个,比上月减少200个,竞标18244人,创年内新低,中标率近51%,但价格却再次创出新高。专家认为,强劲刚需让竞拍人心理价位在目前价位附近站稳,是造成沪牌价格变化不大的主因,而元旦、春节等节日因素则是此次拍卖创出新高的主要推手。
理性拍牌成主流
纵观2012年全年车牌价格走势,可谓一路上扬、高歌猛进。随后,鉴于持续升温的“最贵铁皮”,相关部门6月初出台针对上海车牌的“沪四条”。
政策一出,一片叫好,黄牛囤积车牌胆子变小,进入车牌投标人群成分变得“纯洁”,理性拍牌成为主流。数据显示,车牌投标人数也从今年7月最高点的26526人一路下探,12月投标人数创下全年新低:18244人,中标率也在全年首次突破50%。然而,投标队伍的“纯洁”却没能挡住“最贵铁皮”继续涨价。从7月开始,价格再次一路上扬,一直到本月最低中标价和平均中标价创出历史新高,距7万元大关一步之遥。
刚需不断“滚雪球”
“沪四条”为何没能抑制住车牌上涨的冲动?这固然有“沪四条”中后两条没有正式推行的原因。但说到底,关键还是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起作用。
今年前8个月每月投标者都在2万人以上,但每月车牌供应额度仅在9000个左右,不足5成的中标率,让车牌成为紧俏品。而每月积累的刚性需求像“滚雪球”一样,又不断放大了车牌价值。对于先购车后上牌的竞拍者,很可能因为“大限临近”而不断推高心理价位,这也成为车牌上涨重要因素。
黄牛与车主的“场外交易”也对车牌的上涨推波助澜。数据显示,每月拍卖后,黄牛市场的车牌价格都会在场内中标价基础上加两三千元左右,这也成为下月场内竞标的参考价。
“高烧不退”如何解
专家认为,由于要控制交通压力,每年的车牌投放也就在10万辆左右。因此,在当前车牌拍卖制度下,车牌的价格基本不会下降。如果“沪四条”中的后两条:“二手车额度交易纳入拍卖平台统一管理”和“凭购车发票参与车牌竞标”明年能够正式推行,也许能稍稍抑制车牌大幅上涨。同时,专家还建议,可以通过“先有车位才能拍牌”的规定,限制私家车过度膨胀带来的车牌需求过大问题。
说到底,车牌的拍卖是为了缓解私家车过多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让市民在使用公共交通的过程中体验到如私家车的便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牌“高烧不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