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霍布里加盟吉利汽车任设计副总;James Hope加盟奇瑞担任设计总监;顶级设计师菲奥拉万蒂加盟北汽;前宝马MINI设计总监何歌特加盟观致;迪米特里·维切多米尼就任华晨汽车工程院设计总监……近来设计界频繁的人事变动吸引了众多目光。全球汽车设计界的大师级人物纷纷接过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抛出的橄榄枝,为正在“苦练内功”的自主品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更加独特的设计语言。
“外来的和尚”是否真的会念经,恐怕还需要等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去检验。但是频繁的“外聘”也引发了我们对另一个群体的关注——在夹缝中生存壮大的中国本土设计师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成长起来的一批本土设计师,有着先天营养不良的劣势。他们没有成长在一个拥有汽车文化的环境当中,而目前国内汽车造型设计教育的现状也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但是这样的一批拥有汽车梦想的设计师也在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他们要满足整车企业的多变的甚至不合理的需求,他们承担着繁复的工作而酬劳却只有国外同行的百分之一。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选择“洋设计师”来为产品注入“中国元素的DNA”,另一方面国外品牌纷纷在中国建立设计中心,并且聘请了大量中国设计师来为产品加入“中国味道”吸引消费者。看似有些矛盾的选择背后,其实归因于一点,还是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说的算。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尽管行业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对于这群拥有汽车梦想的中国本土设计师和设计企业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梦想,坚持做下去。正如意大利博通品牌与设计总监Michael Robinson所说的那样,“全世界的汽车品牌都会重视这里,但将来中国人真正想买的车肯定是由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