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前两年汽车工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今年以来,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逐渐退出,不少地方也开始对汽车限行限购。您觉得现在真的到了该限制汽车业发展的时候了吗?
左延安:我觉得前两年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可能各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所谓科学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按这个理念来衡量,城市为什么会堵,就是公共交通没有跟上,所以大家都买车出行。还有交通管理,比如东京、香港,交通的公共交通很发达,规划管理、红绿灯的设置很好。我们在交通的规范管理,包括红绿灯设计管理都有潜力,还没有认真地探索。另外,我们的理念,认为开车就是显示身份,这也需要调整。
同时,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现象,到一定的时候,有了车子不一定在城里开,仅出门上路开。美国是“鼓励购车、限制消费”,买车很容易,上牌也很简单,但是上路的话,费用就很贵。这种政策的好处就是把车子从城里撵到城外,平时可以开车的就不开车了,而要去城外不得不开的时候再开车。所以,他们高速公路车的密度很大,城市里面密度不大。而我们则恰恰相反。总体来说,这是个系统问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经验的积累,要具备了汽车发展、保有量很多的一个大环境。而我们的公共交通建设、交通管理,包括我们的理念都还没有准备好。
我们国家汽车一年净增长几百万辆车,释放的能量太大。我觉得协调一定是好事,我们做汽车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不怕冷就怕热”。如果(汽车市场)太火爆了,麻烦就大了,“有一热必有一冷”。热的时候,产品质量、资源就很难保障,冷的时候,资源浪费、产能放空,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作为汽车企业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均衡发展。但我相信,中国汽车在较长的时间内还是有适度的增长,空间很大。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千人保有量还不到70台。从长远看,增长是在适度释放,从现阶段来说,适度调整不是坏事,有利于长远发展。现阶段要找出问题所在,逐步改进汽车消费市场,使得环境承载能力要适应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要双向适应,一方面调整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要不断加强,这样社会才能协调进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