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者
“今年的工作重点具体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蔡速平并没有就产品、品牌、产能、销量等一系列具体事务侃侃而谈,而是只说了4个字:“体系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当企业未来框架成形之时,若内部没有强大的体系支撑,一切规划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从2008年来到北京奔驰时,蔡速平已经开始着手对体系进行梳理。在那个人心惶惶军心动荡的阶段,他制定了合规审计部,旨在通过制度与流程,让大家的思想与行动有可参考的指标,不至于让企业乱套。
但这还不够,企业的体系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
“北京奔驰,一个合资企业,4500多人的团队,只有100多个德国人,你靠什么将所有的人团结起来?”蔡速平致力于以党委为平台构建中方团队,包括管理团队与经营团队。“有些人可能不太认可这套方法,觉得形式化,但我们这几年通过党群工作建设,的确是将大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了起来。”
事实上,合资企业的党建工作,已是普遍做法,尤其是在合资企业占据大半江山的中国汽车业。按照相关的研究理论:“党务工作变成了企业管理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包括企业管理的战略,以及实现战略的理念。就是这种企业文化,员工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有了一种自觉行为。”换句话说,一个强势的组织,将会成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但如何让这个组织变得强大并有效,却也不是易事。
加强党组建设,仅仅是蔡速平强化体系能力的一个方面。这还包括内部支持体系(如财务、IT、HR等)、营销体系、供应商体系??一系列工作。“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别人说的答案很多,反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客户,所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和心理开展,我们的经销商,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的内部机构,都为之服务。”
在蔡的观点中,以客户为中心,将会形成一个循环的利益关联圈,即客户满意了,就会认可北京奔驰的品牌,那么经销商与供应商会实现盈利,企业效益也会逐年增长,如此反复。
然而,这一切,又归于一个最本质的挑战——那就是人的问题。战略需要人制定,也需要人执行,更需要一个团队形成合力。
七大产品系列、3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50万辆发动机产能,而不仅仅是整车制造,包括本地化改造、发动机生产、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工作,北京奔驰也将启动。迅速膨胀的业务,以及未来的战略框架,让北京奔驰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
蔡速平承认,包括研发、制造、物流、质量??北京奔驰各个层面的人才队伍都需要强化,而人才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运营又是至关重要的。“每个项目组都在问我要人,交上的报告很多都会画一个‘闪电’符号,这就是‘缺人’的意思。我们年前但我们不仅是要满足现在的经营,更要有一批人才来满足未来发展。”
早在2010年的董事会上,蔡速平就提出了一个议题,希望能够成立北京奔驰的培训中心,使本土化人才在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实现提升,该议题得到了董事会的通过。按照规划,在2011-2013年内,北京奔驰将派出大批员工前往德国培训,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术培训,还包括管理层的培训,奔驰是全球知名品牌,工程与管理经验是值得学习的。而且我们派往德国的培训人员回来后,还要将学到的东西向我们企业员工进行再培训。”
人,是蔡速平眼中最大的企业财富。即使2008年,本就困难的企业再逢金融危机,北京奔驰也未裁员降薪。“2009年,全员加薪;2010年,全员加薪;今年7月份,我还要给员工加薪,我就是要让北京奔驰的工资体系向上走。企业好了,要想到大家。”
其实,工资只是一种方式,他希望提高的,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与忠诚度,因为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付出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不仅如此,他还希望通过改造工资体系,与绩效挂钩。而有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家在绩效管理方面是相对薄弱的。
“董事会成员与不同级别职业经理人的工资,要按照不同的比例考核。比如,我的工资,拿出70%与企业业绩挂钩,30%与个人业绩挂钩;而一名5级经理,可能只需要拿出工资的20%与企业业绩挂钩,更多是看他的个人业绩。”毋庸置疑,要搅活人才队伍,激励机制,是必然的环节。
仔细观察一下北京奔驰现有队伍,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30岁左右的中层干部较普遍,“其实这3年,我的理念也在变,用心去发现人,更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大胆启用了一批年轻人。”蔡速平寄望年轻化的团队,更快速地向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转变。“如果有一天,别人问我给北京奔驰留下了什么,我希望自己可以说是‘人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