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28岁的范思良从部队转业进入一汽。处在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因为转业军人的特殊身份成为了房产维修办公室副主任。但范思良真正的想法是掌握一门技术,于是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到车间跟工人学习汽车修理技术。
一汽第二次创业时期,范思良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为解放卡车销路的打开作出了贡献。1992年,一汽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质量工作组,他是成员之一;1997年,一汽轿车成立后,范思良担任一轿质量总监一职。这段时间,他参与了“98新星”、世纪星等轿车国产化的技术工作。退休后,范思良被返聘,继续掌管一轿的质量工作,直到2007年。
与范思良共事多年的同事,原一汽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松龄曾这样评价范思良:“他这个人挺厉害,工人出身,但是文武双全,既能开车,又能试验车。汽车研究所的人,都赞成他。”
2009年,出于对汽车事业的热爱,在老朋友的邀请下,范思良来到北京阿尔特汽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主管样车制造。范思良的儿子范君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原来是不赞成父亲来北京的,担心范思良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但一年过去了,他觉得这种担心实无必要。
范思良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感觉是:“带着大家克服困难,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玩儿,一起把戏唱好,大家都愉快”。
采访结束一周之后,范思良特意发来邮件,希望加上这样一句话:“如果可以,我希望借贵刊向一汽前辈、同事及后来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愿他们健康快乐,事业有成!”
我家是辽宁海城的,父亲是土八路,全国各地到处转。1940年,我出生在齐齐哈尔,锦州解放后成立辽西省,我父亲就到了辽西省政府工作。朝鲜战争结束前,辽西省分成辽西、辽东,我父亲被分到了四平梨树县的一个国营农场当副场长。后来四平划归到吉林,农场归属吉林省农业厅,农业厅成立了一个农业机械化学校,我父亲就到那里工作了。这个学校原来在长春市,现在在公主岭,离长春60公里,现在是自主招生了,过去是为农村农机站培养干部的。
1958年大跃进,国家思想有些膨胀,粮食生产搞深翻地。东北九、十月份地就开始冻了,所以不收割就开始翻。地都翻到一米深,翻上来了以后都是生土,第二年不长庄稼,没有收成。为了要完成任务,农民就把粮食埋在地底下。我们都觉得浪费,但那时候政治口号喊得厉害,没有收成还得报丰产,有一句话常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是在长春念的中学,赶上了57年反右派,58年大跃进,59年反右倾,反修苏,60年困难时期。1962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今天派一伙特务,明天派一伙特务,他选择这个时间主要因为我们正在三年困难时期;二是中苏关系紧张。形势紧张,加上裁军,兵员没剩多少人了,为了准备打仗国家就赶紧征兵。以前征兵都是农村的或者城市里没有工作的,高中生缓征,但那年开始,高中毕业生也开始征。学校动员,我就响应号召,带头参了军。
我记得很清楚,1962年我正好高中毕业,6月25日穿军装,7月2日高考,像我这种情况的人全国有一大批。那时候很天真,还跟人家商量说能不能让我们考一把,哪怕考完了就走,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学校高三那一批走了14个人,挑的是各方面条件都好的。
我当兵是在黑龙江的23军,游好扬是军长,他是陈毅的兵,《星火燎原》中《毛主席扶我上担架》里红小鬼的原型。当兵没多久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反苏联,部队整天练习打仗,挖山洞。
我是学生兵,没挖过山洞,每天就是训练,没文化可学,也没什么书可看。我把《毛选》四卷从头到尾都背下来了,那时候比赛看谁背得多,现在还能记得一些。在部队有一个好处,能锻炼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吃苦,对后来的人生还是很有好处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