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抽调去干服务
业务上我很熟,车又卖得最多,后来销售处非要调我过去,让我管华东、中南两片。大伙都劝我不要去,后来我就去了服务科。
到了1987年,一汽第二次创业,车不好销,厂里到各单位筹人去卖车,我被分到了湖南。
那时候车的故障很多,当时的湖南汽车贸易公司就说这个车有问题,卸不了车。好不容易谈下来同意发一批车,谈好了要100台,厂里说能不能多发一点,我脑袋一热就发了一列,共184台。这样发的优点一个是速度快,再一个从运费上我们省,还有一个可以促使当地经销商都卖。
人家当时就不愿意,发脾气了。一是这些车没地方放,另外这184台车要卸好长时间,那时很多汽车从火车上吊下来以后打不着,开不走。以前他们卸车曾经撞死过两个人,后续事情一直没有解决。我说,这些事我帮你们解决,地方你找,卸车我来,这次肯定没有问题。后来人家答应,先给100台的钱,剩下84台卖完了再给。
当时的柴油车也很笨,风门得推回去,吸管得拽出来,把风门关死。再启动的时候要把风门推回去,打开,然后才能启动。按照道理来讲熄火完就应该顺手推回去,但我们的司机在厂里关完车,风门就没有推回去。
那时候司机水平确实很低,当地有一个老头是抗美援朝下来的,那时候将近60岁了。卸车的时候跟我说,你看看,你这个车不着火。我上去一看就是风门没有推回去,风门一推,一打就着了。他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就跟他说是怎么回事。老师傅觉得丢人,就这么点事都不会弄。他说,你别说,等他们再有事的时候你再说,我说行。就这样关系搞好了,最后汽车卸得很顺利。
当时一汽销售分6大区,中南地区的人反映卖不动车,厂里就把这块区域给了我。那时候挺锻炼人的,车的质量状态不尽如人意,你到各地去,车有问题马上就要给人家应答。应答不是在理论上说说就行,而是车有了问题了马上就得给处理,处理不好走不了。
业务上我很熟,车又卖得最多,后来销售处非要调我过去,让我管华东、中南两片。大伙都劝我不要去,车子总是有好有坏,有畅销的,有不畅销的,人际关系搞不好,畅销车不会给我太多的东西。我业务能力强,大伙建议我去服务科,谁也管不着,后来我就去了服务科。
那时候正是CA141投产,发动机设计和实际环境没有考虑好,发动机烧机油,跑两、三万公里就开始漏气,钢口和风扇封闭不严,行话是早期磨损,所有的车都存在这个问题。于是厂里成立了一个120多人的服务大队,去外面救火,解决这些问题。当时是很难的,到处跑,收集一些信息给总厂反馈。
耿(昭杰)厂长他们也睡不着觉,领导班子天天都在发动机厂楼上开会,每天要研究到十一、二点。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缸孔距离太近了,当时改造这个发动机时,一汽没有检验,缸孔一动整个缸体线都得动,所以就没动缸孔。另外一个是燃油,原来是按照73号油设计的,但社会上供应的都是66号油,油标号达不到就会产生爆震。
那时,我在服务科当技术组组长,外面所有修车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来找我。每天全国各地来电话,不像现在,那时得通过长途台,线路不好,听不清,说话都要喊。外面服务站遇到问题找你,马上就得给解决。
厂里也很麻烦,出了问题,索赔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因为人家看不到实物,所以到底是制造的原因,是装配的原因,还是设计的原因必须说清楚,谁的原因谁掏钱呀。这是干部考核的一项,大家都很关注,一说你质量不好,出了问题,索赔多少钱,只要说一句大家脸上都受不了,当时人的责任心都还是比较强的。
我开这个单子,必须得能够说服人家。那时候压力特别大,天天翻书,到处找书。另外跟汽研这些人打交道多了,可以向他们请教。而且当时总要去汇报外部的状态,跟总厂领导接触得比较多,信息掌握的也比较多。所以,这段时间业务提高得非常快。
服务科52个人,1个科长,8个副科长,不过副科长大都是不管事的,也是跑腿的。当时主要考虑到,出去服务要是没有名堂,人家不干呀。你到哪里都是经理接待你,你来这么一个人,说我是一个工人,人家不会信任你,就算一般工程师人家也觉得说的话不算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