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全球汽车论坛 > 2011全球论坛现场报道 |
马洪涛:接下来有请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先生。
【陈志鑫,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
陈志鑫:大家下午好!有机会和大家在美丽的成都,在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交流,随着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汽车论坛的地位迅速提升,是本次国际化水平、全球的媒体、公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接近国际顶尖专业,充分反应了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互动。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汽车科技、生产组织方式的情况,以及资本跨国流动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国际汽车产业中心已经发生了转变,欧洲的汽车工业在流水线生活、标准化模式下二十世纪初首先在美国出现,欧洲经济快速发展使它形成快速的产业。北美和欧洲的发展道路,还是比较接近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行了生活模式革命性改进,迅速发扬光大,逐步成为第三个世界级汽车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汽车工业逐步向产业和价值链的全球整合,以及再次转变,这个过程当中以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市场,市场潜力以及位置、成本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并开始在全球汽车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9、2010年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第一大新车消费国,2011年会继续保持这一地位。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新车市场还将继续保持欧美市场相加总规模的50%左右。中国已经是汽车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创新强国。
未来三年中国汽车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个目标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出现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应该说是有基础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20多年合资合作,在经验、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具备一定的情况,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竞争目前还没有达到比较稳定的格局,特别是快速崛起的私人消费品,多样化个性需求,根据咨询公司的预测,2015年左右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将会突破300个。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非常大,每个区域消费者对汽车的追求、对品牌的崇尚以及对动力总成的配置,造型等等喜好差异很大,虽然消费者的成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上汽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连年保持国内汽车销量第一,2010年上汽产销突破358万全球汽车行业排列前八。今年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年度世界五百强排名,上汽于596位,再创新高。上汽销量很多依靠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不大,在座各位同仁一定和我有共鸣,通过往年与外方合资合作,我们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仍然感到做大不等于做强,规模不等于竞争力。某些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价值的核心部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另外一方面上汽创建具有竞争力的汽车自主品牌,独立研发体系,不仅仅是培育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合资企业中我方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自主品牌建设一直是上汽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上汽集团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更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此近十年来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和人力物力,从比较高起点出发。各个细分市场中高端车,初创阶段注重培养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竞争力的内在因素,打造品牌、质量、服务各个环节,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体系。上汽建设道路一个目标两个能力,和三大优势,构建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指以创新思路、差异化手段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领先的自主品牌,经过将近六年积累荣威等两大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品牌知名度达到第一,利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充分把握,自主开发荣威750、550、350等车型广受青睐,新的技术方面上汽更是向上海市政府立下军令状,中混动力轿车已经投产,明年上汽更加推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节油达到50恩%以上的插电强混的新能源轿车,以及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的研发。横跨上海、南京、研发核心团队已经拥有近三千名工程师。领先水平的生产基地,为自主创新建设构建人才基础和体系基础。
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推动上汽集团成为领先型、创新型的组织。首先是学习,既然是学习就要找好学习的榜样,紧盯国际领先的企业,我们的准备工作远长于六年学习时间不仅仅六年。二十多年合资合作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国内各种优势,以及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都是全球领先技术中汲取大量营养,自主品牌建设难度超出想象,我们在技术积累、能力培养上需要时间,我们用拥有几十年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国际巨头相比,我们还是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技术上,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耐心和恒心。还有一个客观事实,自主品牌消费大环境的确不理想,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有偏见。我们有一个调研,著名调研公司给了我们数据,令我们非常伤感,去年购买整体乘用车消费者,25%消费者购车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购买自主品牌产品,70%消费者在价格相差20%以上才会考虑购买自主品牌产品。这不仅仅在汽车行业,在手机、家电、连锁快餐店,洋品牌超过的关注远超过本土品牌。在这里呼吁为自主品牌造势。
我们结成全球资源,简单模仿和跨国巨头的流程来发展自主品牌没有错,我们做到极致也是别人的追随者。创新能力要求结合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和中国市场特点,把学习转变为提炼和转化,以上汽为例增强产品竞争力,选取了和合资企业相同的企业,比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也不相上下,由此带来的物料成本大家都知道,品牌美誉度和溢价能力上有差异,一样的品质,相似的性能用在合资企业产品上会首先认可,能够卖高价,自主品牌产品上无论对技术、零部件高标准高要求,但是卖不了高售价,自主品牌产品往往是低端、小型、越往上自主品牌产品越少,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在十万元以内,除了上汽几个产品以外。
马洪涛:陈总在演说中把话题聚焦在自主品牌的问题上,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快速成长,如何扮演全球竞争中的催化剂角色?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够在几年之内得以快速成长,我们会错过又一次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留给我们不会太多。感谢陈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