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各位大家好,我来自同济大学的,因为我是搞车身的,对于车身这一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第一次来广汽,我注意到传祺宣传重点突出碰撞的标准,当然这跟传祺取得的那么高的成绩也是很有关系,因为取得很高的成绩。一般人会更加关注ADS,ESP或者是不是名牌,对车身的结构其实不是很了解。我本人也搞过汽车,包括承重钢,车身结构,这一路参观下来,我也有问过这方面一些东西,在这里,我觉得两侧围高强度钢采用比例达到70%,这个还是力度很大的。应该是能取得这么高的成绩,并且采用了你们叫高强度钢架车身,这个结构是车身发展的趋势。我想问一下,你刚才提到强化的防撞钢梁,后面有一个独特的车门防撞箱结构,能不能解释一下?
广汽乘用车:车身结构我们用了高强度钢,但其实这样增加了很多的成本。
一般来说,440兆帕以上的钢板,我们当做是高强的钢板。现在行业内用到比较多的话,像780、590这个强度的比较多。像沃尔沃,或者其他宝马车身用到1100兆帕的,但是它用得很少,主要用在刚才你看到侧面这个防撞梁,车在侧碰门里面看到的那两条。就是通过中频战火以后达到很高的强度的,一般的话,只在门里头用那个防撞梁,包括侧碰行人的保护。然后这个车身钢筋要这么去理解,不完全说你使用了高强的钢板,然后提高了安全性,高强的钢板主要是起到,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降低车身的质量,然后降低这个油耗。这个车身本身要起到跑多少万公里还有本身钢性品质这个框架的结构设计,这个回到之前我们经常讨论的钢板的厚薄,对于车的安全是不是有影响?比如说一张纸,你这样压它,它不能承受太多的力。如果卷成筒状的就可以承受很大的力。本身你在做车身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的主截面怎么考虑的,在主截面达到性能要求的时候,再通过用高强的钢板来替代普通钢板,这样降低车身的质量,这么去理解,可能是比较恰当的。
广汽乘用车:一个高强度板用的成本高,但是它会让我们获得一个最大的空间。这是一般企业不舍得用,我们舍得去用,就是用同样的空间获得的碰撞的效果,同时我可以获得你更大的空间,我可以简单同时降低车身的重量,是这样的。
其实碰撞要分几个层面去理解,碰撞的时候有乘员窗怎么保护生存的空间。前面机舱前端使用这个高强度钢板量会比较少一点,生产在重量上面故意挖一些缓冲的槽,在碰撞过程中有效的吸收这种能量。但是乘员舱一般来说不允许它变形的,保证给这个乘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刚才那个陈博士提到为什么会B50会找一个大集装箱来压这个车,其实就是这个车这种重压下面能够提供给乘员很好的生存的空间。
就这个问题我给你一点补充,就是车身结构的。我们目前传祺这个车身在那种一个定义叫做闭合式车身,这是欧美这种车身,就是强度非常高,是闭合式车身。你说刚才把它全部连在一块是这样子的,因为我必须要保证它碰撞的时候,发动机是不能够下沉的。所以我必须在底面有一个很高强度的梁,来确保这个车正撞的话,发动机不会下沉,进而影响到我乘客仓里面的这些问题。所以说这一块我们要加上高强度的钢,也就是大面积的使用。
另外要搞清楚的一点是,你为什么要宣传自家的高强度板呢,其实谁都会用高强度钢,最好整部车都是高强度钢。
贾新光:这里难度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成本。
广汽乘用车:别人家不舍得用,我们舍得用,就是我的车身怎么样做得这么高分呢,其实其他主机厂不是做不出来,它不舍得,我买到这个车的人物超所值就是这样来的。谁都会去用高强度板。高强度的钢板用在车身的钣金件里面,整个冲压成型的控制,是成本非常高的。现在国外有一种热成型钢板,现在中国还没有,中国做不了。
贾新光:一开始硬度不高,完了最后到喷漆之前烘烤的时候硬了。
广汽乘用车:还有一种就是一边成型,一边热处理,热处理完加完以后可以达到一千多兆帕,没有热处理前,大概就是三四百,现在只有两个地方做,一个日本有,还有瑞典有。国外现在很多国家都没有,那个车现在也有人开始用,高强度板,说白了用的成本高。我们现在就是舍得花本钱,并不是高强度板别的厂家不会做,他也会用,他不舍得用。
博士:这个纵梁用了高强度板吗?
广汽乘用车:纵梁应该没用,后纵梁用了。
贾新光:前纵梁应该不用,前纵梁需要弯曲。这个整车的碰撞标准并不要求你的材料。它测你的变形和对乘员的伤害。
广汽乘用车:你不变形也可以,但是你人不要因为受冲击把人搞死了。但是那个总的来说,现在用高强度板是一个趋势。因为你要轻量化,你要空间最大化,你要油耗低,那你就要用这个高强度板尽可能的多,但尽可能多目前成本高,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用。但是现在随着钢板的水平越来越提高,你像现在只有日本做,瑞士做、瑞典做,如果我们中国我们钢厂一做出来,只要中国能做出来,价格至少可以减半,说不了没过几年到时候很多车又大量的高强度板,特别我们做车身检查。宝光现在也做出来了,那天我们去宝光看了他的生产线,但是没有真正能够做大批量的生产线,一致性还不好。
博士: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我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封顶。今天非常高兴来在这边参加试乘试驾亲身体验,让我感受传祺这个实力。我想问一下这种混合动力以后如果说目标对于高档车的话,它的技术路线,现在像混合动力传动器这种整个的架构,丰田那一块被验证是比较高效的。通用他们的沃兰达他为了避开这个技术壁垒,等于把这一块改了,做过很多这样的研究。主要目的为了避开这一块技术改动的难点,技术的知识产权。我就想问一下,广汽乘用车这一块技术上会打算怎么样做?
广汽乘用车:因为我们现在负责混合动力开发的在研究所,没有请他们来,因为他们现在争取往哪个方向走,我真的是不太了解,我估计他们好几个方案在一起做,我想还应该没有成型说我就准备往哪个方向走,不瞒你讲实事求是说,没有形成到我们可以规划到我的混合动力,比如我混合动力现在中度、重度混合,有增程式混合,我们都在搞,但是究竟哪个能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呢?还没有定。但是我们从动力配置上来讲,我们有考虑,比如我们现在马上要导入0.7升的发动机,这个0.7升就是为了给增程式混合动力。将来我的车肯定会有增程式混合动力,但是哪一种作为主导,我们现在没有。我们也有一点升的,也有一点二升的,这些可能做重度混合的,这些都有,但现在还没有成为我们真正的方向感还没有,我们国内各大汽车厂都处在这样的状态,反正哪里有什么的,我们都把它先搞出来。至于说哪个能够实现我未来的哪一年适应市场需要,到时候就去适应这样一个思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