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能承受之猛火,还是引领汽车未来的火炬?比亚迪电动车碰撞着火事件引发全球汽车业对电动车现状和未来的全新思考
2012年5月26日凌晨3时08分,深圳滨海大道西行侨城东路段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让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当时,一男子载三女驾驶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高速撞上两辆同方向行驶的出租车。其中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起火燃烧,一名男性出租车司机连同两名女性乘客被困火中当场死亡。
“5•26”交通事故发生后,“跑车”、“飙车”、“肇事逃逸”、“酒驾”、“电动车起火”等词语一下子牵动了公众的神经。
此后,公众舆论开始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围绕肇事者,怀疑自首肇事者为顶包;一是围绕比亚迪,质疑其电动车的安全性。
在一波又一波的质疑与释疑的角力中,大约一周之后,跑车案肇事者是否顶包这条线索逐渐明朗。
随后“5•26”交通事故的舆论重点就落在了比亚迪电动车的安全性上,但是很快随着比亚迪发布公告和科技部调查结论公布,此事也基本偃旗息鼓。
5月31日在大盘下挫的情况下,比亚迪股价仍然逆势翻红。此前受事故影响,27日、28日比亚迪股票A股和港股均大跌,但29日比亚迪发布午间公告后,其股价迅速上演“深绿翻红”。
比亚迪在所发布的公告中称,比亚迪e6电动车在上市前经过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检测合格,碰撞测试同样符合国家法规,其搭载的电池同样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检验,做过挤压测试,在电池模块50%变形后并未起火燃烧。
这家公司还表示,e6电动车在深圳作为出租车运营两年,行驶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其中共发生过18次追尾事故,均未发生燃烧。而“5•26”交通事故是属于极端的碰撞情况,即使燃油车也可能会起火燃烧。“坚信本次事件不会影响到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5月31日,比亚迪纯电动E6被撞起火事故发生5天后,有报道说,来自科技部的专家受深圳市有关部门邀请,开始对起火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有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专家也认为此事故属极端情况,e6电动出租车不存在技术缺陷,未来,深圳的电动出租车运营不会受此事故影响,一切发展照旧。
理由是:e6车重是红色日产跑车的一倍,都被撞向路旁树上冲击力可想而知,如燃油车受这样撞击后果更不堪设想;另外电池并没有爆炸,整个箱体完整没有裂开,事故中电池应该是被撞短路。目前电池盒还没开拆,待深入检查。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对比亚迪e6起火致死案的看法也同上述看法基本一致。他认为,这是偶然性交通事故,同电池和整车安全设计没有关系,在时速180公里的撞击下,什么车都不可能不出事。经检测合格的锂电池是安全的,极端情况下会着火但不会爆炸,人有撤离时间。
尽管“5•26”交通事故多多少少波及深圳电动出租车司机的生意,但是现在看来风波正在过去,一切就要回归正常。
6月7日下午,《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深圳已经很难在路上看到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在鹏程充电站,发现了大约20辆e6车,大多数车正在充电或者暂停营运。
一位电动车司机对于本刊记者的询问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他一方面表示被撞的车属于交通意外事故,但是自己还是稍微有些担心,开车时会格外注意避免事故的发生。
“比亚迪的人常年驻扎在充电站,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运行中出现情况都会及时解决。”他这样对《汽车商业评论》说,但是对于现在乘客是否会对乘坐电动车有抵触情绪,他表示不好说,只是觉得“事故发生后的几天,车一直在跑,和过去的状况差不多。”
很显然,事故虽然过去,但是阴影一时难以摆脱。
此次事故发生后,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广大媒体人士绝大多数都对比亚迪遭遇表达了同情,还有人甚至表示,“极端情况不能作为普遍案例,希望大家对自主品牌公平一些,耐心一些”,“新能源的前景不能因一起恶劣交通事故毁灭。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汽车商业评论》甚至认同这样的网友看法:“支持比亚迪,不管怎么样,比亚迪是真正造出了电动车,并且在路上跑了。比那些画个饼,骗国家经费的企业强多了。”但,这毕竟是全球首宗纯电动车起火燃烧导致乘员死亡的案例,确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网上的疑问以《汽车导报》杂志编辑李峯在微博上的看法为最“愤青”。他最重要的一条是说:“汽车发生车祸、失控甚至翻滚都不是什么太罕见的事,比亚迪e6为增加航程而不顾一切地增大电池体积,以至于出现这种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设计,相信在此惨案中难辞其咎。”
《汽车商业评论》更加赞同试车人袁启聪在《陷入了一种绑架式的同情》中的观点。
他说:“我以为,如果大家认定了电动车是我们未来出行的最大可能,那对它再苛刻也是没有错的。我相信,现在盯着比亚迪看的绝不仅仅是我们,全世界所有有意发展电动车的企业现在肯定都在加倍关注,在找原因,在规避有可能的风险。”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果断直面事件,以最坏的可能性去发散研究,然而把这些关注解读为对比亚迪的恶意攻击。我只能说,这些想法太没自信,也浪费了这个把坏事转变成好事的机会。”
他还认为,“质疑电动车是否安全,就是对自主品牌的不信任,对私营企业的打击,这样的推论更是荒诞至极。”
确实如此。
电动车起火事件现在几乎成为横亘在全球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主力公司的难题。除了日产聆风还未有起火报道,中国的众泰、美国的增程式电动车通用汽车的沃蓝达、美国另一家著名的电动车公司菲斯克(Fisker)产品,以及中国的电动巴士,最近一年来,都有自燃或起火事件发生。
电动车为什么起火?为什么迅速燃烧?电动车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怎么办才能确保安全?这些问题在比亚迪电动车发生碰撞起火燃烧并致人死亡后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认为,这不是对比亚迪电动汽车发难,这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存在问题的拷问,这是对它未来发展方向的探寻,这更是对中国汽车工业负责任的呵护。
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辆,居全国之首。截至2011年底,深圳公交与私人领域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3035辆,其中纯电动出租车300辆,纯电动公交车253辆。
根据报道,深圳今年拟新增2000辆新能源汽车,包括1000辆新能源公交车、500辆纯电动出租车和500辆新能源公务车等。新能源汽车事业在深圳看起来蒸蒸日上。但无疑,“5•26”交通事故会对这种火热势头浇上一盆凉水。
全球各地的电动车之“火”频繁来袭,这是不能承受之火灾还是引领未来的火炬?《汽车商业评论》希望通过本期封面故事,通过比亚迪电动车碰撞着火事件,通过各路专家的最新分析,引发我们对中国乃至全球电动车现状和未来的全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