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宝马全新一代
3系登陆中国市场;7月18日,全新一代
雷克萨斯ES也正式抢滩中国市场。已在培育期的中国紧凑
豪华车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日系
豪华车严重压库,以
奥迪、
宝马、
奔驰为代表的德系
豪华车,在市场方面同样面临艰难处境。
豪华车市场面临的调整,给各家企业带来重排座次的机会。新近上市的日德
豪华车,都是企业力推的战略车型,老款车型间的价格战也打得火热,足以见得下半年
豪华车市场势必竞争更为惨烈。
德系恶战紧凑级车市 奔驰、
宝马、
奥迪最新一轮短兵相接来自紧凑
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
7月13日,
宝马全新一代
3系登陆中国市场。应对
新3系,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奥迪品牌早已严阵以待。“非常有竞争力”,在获知
新3系售价后,一家
奥迪品牌的
经销商直言。
根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
新3系在北京市场仍没有完成铺货,依旧以灵活订单的形式接受客户预订。“目前订单状况非常好,仅我们店订单数量已经过百。”北京一家
宝马经销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在
宝马新3系还未正式登陆之时,
奥迪A4L直降8个点的优惠幅度,无疑给竞争对手一个下马威。在北京市场,目前
奥迪A4L的优惠幅度为8%,约为2.5万元,此外,赠送1年全保。
据悉,今年年底,
奥迪A4L将有小改款车型上市,在此之前,价格优惠将是这一车型主要战略,优惠幅度有望进一步增大。
此外,去年上市全新一代
奔驰C级车,市场优惠幅度甚至达到6万元以上,
经销商压力巨大。数据显示,尽管优惠幅度巨大,作为
北京奔驰的主销车型,
C级车今年1~6月销量共计仅为1.28万辆。
“
豪华车市场的竞争下探已是必然,这与消费人群逐渐年轻化,以及售价更为亲民有关,同时,从成熟汽车市场的经验看来,紧凑车型历来是
豪华车市场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罗磊告诉记者。
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紧凑车型和中国市场传统主销的
C级车,在
豪华车市场平分秋色。在这一过渡的过程中,
宝马品牌由于其运动基因,转变更快一步。“以目前销售情况来看,
3系占比40%~50%,
5系占比30%左右。”上述
宝马经销商向记者介绍。
在
奥迪方面,“由于
新A6L刚刚上市,厂商希望保持在
C级车市场的品牌优势,优惠幅度不会很大;而
A4L与
Q5已经逐步成长为
奥迪品牌走量车型,也是下半年重点发力的细分市场”,上述
奥迪经销商表示。
下半年,
新3系的强势引领,以及即将迎来小改款的
A4L冲量心切,势必给已经恶战的
豪华车市场再加一把烈火。
日系品牌“小众化”扩张 统计显示,在
豪华车市场,70%以上份额被德系品牌把持,但是企图通过中国市场实现复兴的日系车型,对于唯一保持快速增长的
豪华车市场显然蓄势已久。
7月18日,尚未在美国和日本上市的全新一代
雷克萨斯ES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并被
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郎立新定义为“决定
雷克萨斯未来的产品”,可见
ES与中国市场在
雷克萨斯中无以撼动的产品地位与市场定位。
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野崎松寿向记者表示,
ES参考了中国消费者的用车习惯,在尽量不损失操控性的情况下加长了
轴距,希望在中国市场全新一代
ES的销量达到每月
4000辆。
与此同时,
雷克萨斯将全新一代
ES的竞品车型锁定为
宝马5系和
奥迪A6L。
品牌专家顾环宇告诉记者,随着竞争日渐激烈,汽车行业竞争已经从“补足短板”向“长板制胜”过渡。
短期内,在
豪华车市场难以取得主流市场地位的日系
豪华车,开始探索一条即保证品牌优势,又有望扩大市场份额的“小众扩张战略”。
毫无疑问,混合动力成为
雷克萨斯的突破口。郎立新告诉记者,今年1~6月,
雷克萨斯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型占比整个
豪华车市场混动车型的八成以上,占比
雷克萨斯在华销售比例的26%。
当混合动力成为
雷克萨斯 “金字招牌”之后,
雷克萨斯一改此前此中庸、淡雅的品牌形象。“SOWHAT”成为流行广告语,这一
营销案例被业内广为乐道。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文化的进步,对于服务和
环保的要求势必提高,长期来看,日系
豪华车的市场竞争力不可低估。”顾环宇表示。
库存重压下扩网风险显现 “今年1~6月,
豪华车市场增长40%左右,而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不足7%”,郎立新分析两个数字之间的悬殊差距时表示,前期的高速增长,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厂商巨大的促销力所引发。
他说,“降价带来的销量增长,会造成体力透支。厂商实际上也很痛苦,这是增长态势也难以维持。因此分析下半年销售状况,不会太差,但是维持40%的销量增长很有难度。”
“
豪华车经销商的艰难已经不是利润摊薄的问题,库存骤增带来的资金压力已经让很多
经销商不堪重负。”罗磊向记者表示,目前,
豪华车企业库存比达到2就是非常良好额经营状况。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库存比为1.2,超过1.5就意味着存在较大风险。
记者走访市场获悉,目前
奥迪A4L优惠幅度为8%,“实际上,优惠超过6%,
经销商就已经出现亏损状况。”上述
奥迪品牌
经销商告诉记者。
同样,在
宝马方面,竞品压力之下,
7系已现亏本销售,
5系已经出于盈亏临界值,作为走量车型被寄予销量和利润厚望的
3系,面对
奥迪A4L的价格竞争,保证利润难度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显然不会长时间存在。”罗磊告诉记者,史无前例的超高库存,已经将
经销商与厂商的博弈摆上台面,很多粉饰销量的行为已经让
经销商难堪重负,
豪华车市场这种情况同样明显。
“所以品牌发展、
经销商网络发展不能太快了”,针对目前
豪华车企业依旧疯狂扩展经销网络的行为,郎立新表示,我是负责
经销商发展的,但是我不建议很快地去发展
经销商。“盲目求大,可能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