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
“出现危机事件时,媒体和外界几乎一边倒的质疑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跟外界交流得太少。”侯雁总结5·26事件时对媒体坦言:“之前我们都是闷头做事,忽略了与外界的沟通,我们今后应该更多地让外界了解我们,在突发事件时也要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减少因沉默而产生更多的猜疑。”的确,在汽车企业当中,比亚迪应该是最少与媒体和外界交流的车企。以至于在比亚迪进军汽车业务很长的时间内,几乎没有汽车记者参观过他们的工厂,更别提研发中心。在比亚迪汽车出道的前几年,甚至一些车企同行和媒体都不愿把其看作是汽车企业,认为其根本不懂造车。外界的不了解,让比亚迪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吃了不少亏。直到最近几年,比亚迪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其工厂、研发中心甚至之前被看作“禁地”的电池工厂逐步向外界开放参观。
在比亚迪惠州的电池工厂,记者看到了比亚迪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全过程,并参观了其拥有撞击、挤压、针刺、跌落、浸水、盐雾、火烧、断路、过充过放等多项电池安全检测的检测中心。在检测中心的大屏幕前,参观者还可以看到比亚迪生产的铁电池高温火烧的全过程,只有电解液的燃烧并不会发生爆炸。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来参观的除了媒体还有行业专家,在未来不远的时间,比亚迪还将组织电动车的车主进厂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比亚迪和新能源技术。
艰难调整
除了公关方面的补课外,比亚迪的战略思维也在发生变化。从追求销量到开始注重品质,从盲目扩张网络到提升售后服务。“以前为了节约成本,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不做,什么配件都是自己做,导致车主对质量的投诉越来越多。后来我们开始采购国际知名的零配件公司的产品,雨刷用博世的,油漆现在和奔驰的一样,刹车片也采用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直言不讳。为了更好地提升品质,比亚迪7月份大胆公布了其质量控制体系标准IQS10,保证今年4月1日以后出厂车辆达到“2年内平均故障小于1个”的品质,这个标准达到甚至超过了主流合资企业的标准。
在售后服务方面,比亚迪的服务一直不尽如人意。今年4月,王传福在北京高调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的整车质保期限由原来的2年或6万公里,提升至4年或10万公里。其质保的范围之大超出了想象:不仅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保障,还将漆面、玻璃、密封条、内饰件、排气管易损零部件等99.9%以上的零部件同时纳入了质保范围内。对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实行5年或10万公里质保。可以说,对于利润率并不高的自主品牌而言,比亚迪的这个质保政策拿出了足够的诚意,算是给竞争对手出了狠招。
发展新路
在未来的产品规划上,比亚迪仍对电动车情有独钟。对于新能源这一核心优势,在个人消费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比亚迪现在有了新的想法,就是从出租和公务车领域突围。5·26事故澄清后,e6在出租市场的订单陆续过来。而在电动大巴方面,比亚迪也有新动作。7月29日,比亚迪与天津公交集团合资,组建天津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该项目将在天津实现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这种与政府和公交公司合作的新模式也将被比亚迪带到海外,目前比亚迪先后与荷兰、新加坡、美国、丹麦、德国、加拿大等国签订新能源车项目协议。日前,比亚迪电动大巴还获得了以色列公交公司的订单,未来比亚迪有望向特拉维夫市提供近700台电动大巴。比亚迪汽车出口贸易事业部总经理李竺杭表示,比亚迪纯电动大巴车身长12米,在城市路况下单次充电行驶里程达250公里,可满足大多数城市运营线路的里程要求。截至今年7月底,比亚迪电动大巴在全球的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823万公里。
除了新能源车以外,在传统汽油车领域,比亚迪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如首款遥控驾驶车速锐,就是比亚迪利用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打造的面对年轻人的轿车。李云飞透露,实际上,比亚迪还有很多项世界先进的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今后比亚迪计划每年发布一项汽车新技术。
成败未知
为了弥补自身在造车方面的短板,比亚迪与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寻求了国际合作。与戴姆勒合资的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发布了名为“DENZA腾势”的合资品牌,目前中德双方的研发人员正在比亚迪研发中心工作。预计首款新车2013年销售。“与奔驰的合作,不仅让我们共创一个品牌,更让我们在造车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获益良多。这些经验将帮助我们提高自主品牌的造车水平。”李云飞表示。
经过了种种挫折,如今的比亚迪倒显得淡定了。“我们是在前几年犯了错误,走了弯路,但对于比亚迪而言,能创造汽车销售奇迹,也能更快地转变思维,改过错误。”侯雁对记者表示。
但尽管如此,比亚迪的发展前景也不是一片光明。之前各种负面事件留下的品牌后遗症很难在短时间消除,比亚迪在塑造品牌、挽回形象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当下比亚迪在传统汽车业务上未能实现扭亏为盈,而其一直追捧的新能源车业务短期内又难以实现营收改观,比亚迪怎么才能给投资者信心,将持续考验王传福的“纠错”能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