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9月6日至7日,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为"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在两天的会期中,共设置了多场全体会议、专题讨论、主题讨论、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流程,以多种交流形式,创造多元化的产业互动和交流平台。而与会的国内外汽车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将充分利用此平台,就论坛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辩论。论坛期间,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卡迪夫大学名誉教授Garel Rhys接受了搜狐汽车的专访。
主持人:您参加这次会议有什么感想?
Garel Rhys:这次会议我个人感觉非常好。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这次会议把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聚集在了西部地区,另一个是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汽车工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再一个,把很多投资者吸引到这里来,这些投资者不光来自中国国内,还有包括英国,还有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投资者。另外,我觉得这次会议组织的非常精彩,很多论坛包括一些提纲的讨论,都能给人带来智慧的一些交汇和启迪,而不是大家都说产品,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常的好。
主持人:今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您对这次中国汽车市场做一个分析吧,您是怎么看待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
Garel Rhys: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速非常快,有百分之十几,甚至20%的年均增长速度,这种过快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很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巨大泡沫,然后泡沫破灭,导致行业的崩溃。目前的发展速度就慢慢接近于可持续的发展水平,在外界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速度放缓好像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不是一个威胁,或者说这是中国本身的问题,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这是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可持续发展要做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您是否认为在中国社会面临一个产能过剩的压力?
Garel Rhys:我觉得目前汽车产业过剩并不是中国所固有的,日本也有这个问题,可能是每个厂商都觉得在过去或者是最近的几年里面,从中国汽车市场快速的增长中获得了很多的好处和实际的经济利益,所以大家都觉得自己还有利益,想卖更多的汽车出去,这是从生产厂商来说。从政府来说可能觉得汽车产能过剩这个供应过多的问题,可能今后在审批方面减少合资汽车厂商的数量,或者是减少新进入这个领域的一些企业,严把审批关。对消费者来说,今后十到十二年这么一个汽车供应量产能过剩,或者是产能供应量越来越大的趋势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这样每个生产厂商都会尽量想办法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性,对消费者来说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一个可能跟人们的消费预期有关系,人们可能觉得在未来的几年里还能赚到很多的钱,我们的收入还会很高,这从一定意义上助推了产能过剩的观点。另外一点,我觉得跟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中国的产能过剩是近期的,或者短期的,对于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来说是长期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主持人:其实从刚刚讲的整个汽车环境都是一个增长过缓,加上国内的一些政策,导致中国本土的一些汽车品牌最近不管是销量还是整体都比较尴尬,请您做一些意见或者是建议,我们这些本土汽车品牌应该从哪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
Garel Rhys: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厂商通过放缓增速,包括国内的一些限制性政策,可能今后会更加注重效率。过去可能因为对高增长和市场有大量的需求,尽管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率相当的低,或者生产效益相当差,或者管理能力比较低的这些企业,仍能获得一些效益,但是今后我们可能更要注重整合我们的整个生产流程,使它变得更合理化,效率更高。比如在1920-1940这二十年间,全球有85%的企业在竞争中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整合收购,我觉得这种放缓也好。还有国家的一些限制性政策也好,可能恰恰是一种契机,能激励我们的本土企业静下心来思考,将我们的生产管理变得更理性,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
主持人: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刚刚说到汽车、环境和交通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严重,刚刚你也提到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想问如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国政府现在实行了限购、限排、限行等缓解交通拥堵,在海外有哪些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
Garel Rhys:关于环保这一块可能有几个。第一个是我们政府在发展汽车产业,进行城市扩展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交通方面管理和政策的出台,比如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然后城市火车、轨道交通。比如在日常伦敦的交通量中,真正用汽车完成交通的只有7%,其他的都是通过公交车、火车、轻轨、地铁这些完成的。另外在有一些城市收拥堵费,一辆汽车要进入成都的拥堵区域,车上会装一个磁卡,你在这个区域的话,过一段时间会收到政府的收费单,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样就禁止一些车辆进入中心城区。
另一个是排放,人们越来越注重汽车排量的尾气排放,所以这些汽车重量要减轻,同时在轮胎的开发方面,今后的轮胎要更耐磨,产生的摩擦更少。比如我们开发的生物燃料、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国也有一些新能源汽车,但是太贵了,但是今后会慢慢的改善,前提是要大家都用得起。还有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比如在欧洲,不仅是我们汽车本身的安全,怎么样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更多地要考虑汽车在与人发生碰撞的时候,如何使被撞的这些行人安全率得到提高。我就提几个意见,特别是我对我们的一些新技术,我觉得主要停留在工程和技术的领域,在商业化方面做得不是很足,比如我们要生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要让大家用得起,而不是政府说你必须要用这个车,而是你这个车对消费者来说有吸引力,并且用得起。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