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标配InCall技术的悦翔V5,成为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最重要的一款自主品牌新车。这一代表车联网发展趋势最新成果的InCall技术,再次展现了长安汽车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
据介绍,InCall服务系统是长安汽车和中国联通、远特科技共同开发研制,结合即时通讯技术、蓝牙及在线交互等最新技术,全新开发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具备安防、在线远程诊断、GPS导航、在线娱乐等丰富实用功能的Telematics系统,完全可媲美合资品牌。
此前,Bluecore动力品牌及其涵盖的综合技术路线,已经让人们见识了长安的技术高度。Bluecore包含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TEi、GDi、 D-VVT、TC、新能源等技术,DCT、AT、MT等变速箱领先技术。
与大众的“蓝驱”品牌相似,Bluecore也是一个技术集成的品牌概念,长安汽车将依托Bluecore,不断推出集成涡轮增压、汽油缸内直喷、稀薄燃烧、双离合变速器和轻量化等高效节能技术的一系列发动机和汽车产品,采用Plug-in、氢燃料电池等混合动力系统助力传统内燃机,以进一步提升车辆动力系统在日常使用中的工作效率;并发展锂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动车技术,以及清洁再生能源的应用,最终实现零排放。
在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是第一个敢于将先进技术“打包”的企业,也是第一个提出车辆节能减排具体目标的企业。目前,通过Bluecore,长安汽车的产品已实现整车油耗降低20%以上;2013年,将推出百公里油耗仅为2.75升的超节能示范车;2015年,长安汽车的单车油耗将降低30%以上,碳排放降低40%以上。
在国内,率先提出减排目标并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大众。2007年,大众汽车(中国)作出了一个承诺:在华车型节能减排要达到20%目标,依托TSI+DSG战略,这一目标在2010年正式实现。同年,大众提出一个全新目标,三年后大众车型的百公里油耗将控制在四五升以内,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蓝驱战略的实施效果。
作为自主品牌中对技术最为自信的车企,长安似乎一直在向德国大众看齐。正如InCall技术的推出,其实也是瞄准国内合资企业去的。在长安看来,目前市场上流行的3G汽车服务系统大多为合资技术,如上海通用的安吉星、丰田的G-BOOK、东风日产的Carwings等。在此背景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安InCall服务系统则显得意义非凡。长安的目标,是实现3G技术在经济型轿车的普及,届时,那些合资企业的车联网应用,将不再是什么新潮的技术。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表示:“未来汽车产品的竞争,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还要拥有高性价比,尤其是在节能、环保、安全这些环节上要具有核心优势,在动力、操控、底盘等技术领域,自主品牌要通过努力,实现从跟随到领先的蜕变。我们必须要考虑未来十年,汽车上所应用的一些先期技术。”
技术实力的提升也引发了品质的蜕变,在今年C-NCAP第三批车型碰撞测试中,长安逸动以52.9分的成绩,成为唯一一款获得五星安全评级的自主品牌车型。
据长安汽车相关人士介绍,长安逸动从立项开始,就以满足新C-NCAP五星标准为目标。通过50余次整车碰撞试验、60余次台车试验、10余轮车体结构CAE仿真分析优化、200余次玛迪数字化动力学模型匹配优化,同时率先实现北欧行人保护GTR高安全标准。
在这之前,长安曾带着E30纯电动汽车,在天津汽研中心进行了中国电动车行业首次星级碰撞试验,同样取得五星安全成绩。“电动车第一撞”为一贯低调的长安正了名,也为陷入瓶颈期的自主品牌争了一口气。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程师赵会表示,长安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源于其优秀的人才战略和技术积累。一方面,全球高端人才的引进,保证了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长安敢于在技术上投资,如投资约1.5亿元建立了长安碰撞试验室,使长安具备了精度高、集成度好的世界一流碰撞安全验证手段和能力。
据介绍,到2015年,长安汽车旗下产品动力系统全部都会进行更新换代,由0.8L~2.0T GDI,替代原有0.8L~3.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从中小型车到大型车辆,将全面应用DCT双离合变速器,如此大规模的新技术应用在自主品牌中实属罕见。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对先进技术的血本投入即将迎来收获期。这个长期低调经营、不露声色的自主车企,在一系列技术战略的引导下,或将发生全新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