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东方木:汽车为何会比飓风更能够影响大选

2012年11月12日09:52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东方木

  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围绕"汽车"话题的争辩,持续性和激烈性都大大超过了往届,可以说,汽车话题的影响力甚至一点也不比眼前影响大选进程的"桑迪"飓风较差。这是为什么呢?

  两位总统候选人今年针对汽车业的辩论,话题广泛而深入,言辞机智而犀利,从几年前该不该出手救助美国三大,到眼下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汽车业的"威胁"该不该采取措施;从汽车业对美国国家的意义,到汽车业自身对美国国家的作为;从汽车业的现实意义,到汽车业的长远前景,面面俱到,又针锋相对。在此,我们不妨抛开这些具体内容,只是试图剖析他们疾言喷喷的背后,究竟争辩的是什么。

  笔者以为,从本质上说,应对桑迪飓风,在美国虽为国家大事,但其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时间的,而汽车产业的影响则是长时间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这才是两位总统候选人不厌其烦地打"汽车牌"的原因。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公认的、早已走过工业化后时代的汽车强国来说,汽车这类典型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支柱产业,其显要地位和重要性有一段时间是被联邦政府所有意忽视的。这个过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就开始了,当时,金融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带有明显"第三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领世界之潮流,开全球之风气,不仅很快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钢铁业、造船业扫入"夕阳产业"之列,甚至连附着了技术密集特征的汽车业,也在国家战略中成了"坐冷板凳"、"打酱油"的配角。虽然克林顿政府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段试图通过"汽车阿波罗"计划"振兴"美国汽车,但是,终究未能把汽车业扳回到美国国家竞争战略中的"正席"上来。

  疑事者难有功。在此背景之下,美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力、先进人才的培养和吸引能力、先进产品的制造和创造能力等——都明显地落后于德国和日本同行,甚至有落后于韩国汽车业的危险,就不奇怪了。

  然而,官方的这种"不奇怪"情绪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之后,就会在民众心中异化成带有民意的反弹阻力。显而易见的是,由汽车业的边缘化而导致的"底特律式城市化"的退化,及其导致的更为庞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能力颓丧,严重而长期地影响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这是一种反弹阻力;而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过于倚重非实体经济的国家产业战略,尤其经不起非实体经济病毒式的危机的打击,在抵抗国际金融风险、欧债危机中捉襟见肘,这是又一层面的反弹阻力。

  因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弱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反弹阻力,对于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如西班牙、加拿大、巴西——来说,也许可以一时挺住承受过去,但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对制造业中就业拉动力最强、产业经济关联性最大的汽车产业,不可能眼看着它长期弱下去。一届两届政府能容忍,公民不会容忍,一时半会能容忍,长年累月也不能容忍。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其出发点都不是反对美国汽车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是如何提高这个竞争力。

  话说回来,中国汽车人在谈论汽车产业的许多热门话题——如合资、自主、汽车强国等关键词——时,先应该问一问:我们究竟要追求什么?是眼前的GDP,还是强大国际竞争力背后的GDP?唯如此,才能有"论辩"的必要。

  本文为原创稿件,作者授权搜狐汽车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