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媒体报道中方推迟发布不利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建议,同时中方收购美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被美国相关部门再次限制和审核。笔者认为对于目前生存有着种种不利因素的新能源汽车来讲,扯皮的政治因素会严重影响其发展。
一、政治扯皮影响中美汽车行业发展
华尔街日报消息: 中国推迟发布不利于美汽车厂商的政府采购建议。美国官员表示,中国将推迟发布可能阻碍政府机构采购美国汽车的政府采购建议,美国汽车制造商可能因此看到希望。美国官员称,在周三举行的美中高层贸易会谈中,中方同意进一步研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就目前的采购目录来看,有关方面建议中国政府机构只从中资企业购买汽车。美方称赞这是第23届美中联合商贸委员会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美国商务部负责国际贸易事务的副部长桑切斯表示,目前的采购目录可能暗示中国政府机构不会从与通用汽车等美国汽车制造商组建的合资企业采购汽车。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份目录传递出一个令人寒心的信息。不过中方最终同意在发布政府集中采购建议前进一步征求意见。与此同时,中方官员称,美方继续承诺将进一步放开中国对美国市场的投资限制。美方还对中方有关将加大努力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表示欢迎。中国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要求正规的国有企业和金融公司使用正版软件。中方官员表示,美国计划放宽对华民用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中方对此表示赞赏。
华杰点评: 很多人讲政治看作是一种很高层次的艺术,事实上,作为一个工程师来讲,政治对于行业带来的影响,如果硬将政治看作是艺术的话也属于那种类似战争的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种有违常理或者给行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的冷艺术。
1、负面政治艺术有时候显得过于天真
又到年底,有很多要总结东西出来,今年汽车行业内的事情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惹眼的事情,一个简单的汽车制造商破产并购案件,差点成为影响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最高领导人大选的关键事件。虽然最后国家的换届稳定进行,整体的后续负面效应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出这种声音,一个国家出现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如果肆无忌惮地传播开来,特别成为了一种巨大的势力,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前进,这就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关注笔者文章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美国议员借题发挥,拿美国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说事,借此阻止中方投资公司万向的收购重组。这个被美国培育成未来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企业,在资金链上无法自身满足整体的需求时,却拒绝更加有能力的中方企业接手的事情。
目前来看,万向收购A123的可能性是有,但是能否真正地成功还需进一步看美国政府方面的意见。这点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下,动辄都要收到行政方面的管制,不得不让人想入非非。不知道有多少读者还记得笔者之前谈到了多起关于美国针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征收倾销罚款,轮胎、还是太阳能,各个方面。
为什么说政界天真,因为政治是一个让我等平民看不懂的东西,怎么讲?如果A123真正地被政府管制,破产了,会怎么样?这个美国政府花钱堆起来的核心技术产业,现在突然间消失了。一方面,对于世界范围内,都在努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电池来言,这个在世界范围内技术有着独特领先技术优势的企业,倒闭了,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程度至深可想而知。另一个方面,A123汇聚着美国众多的技术人才,如果这个企业消失了或者缩减了,直接带来的部分则是这部分人员如何安排?当然国内很多朋友还不了解这部分人员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在一个非常各个行业都比较完善的企业,几千人的就业数量都可以被拿来炫耀。去年福特准备在美国扩招七千人,被媒体大肆宣扬为福特七千人计划。当然现在我国各个行业都在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几千人或者几万人,只要汽车行业或者别的行业增加产能,直接会马上吸收掉。但是对于美国这个稳定的社会体,这样的结果则可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实践。笔者想要说的是,如果这样了,那些拒绝接受重组的议员能否承担起这个后果?议员也是社区民众选举出来的,秉承"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基本理念,做这些事情的是否真正地体现了民众最基本的宗旨呢?
退一步来讲,A123没有被万向接手,而是被江森自控或者大陆电子接手。情况会怎么样?咱们要从根源说起,A123是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毋庸置疑,绝对是优秀企业。为什么会破产?因为入不敷出,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内,整个车市处于较好不叫座的情况,所以这个只有大量投入而没有相应产出的企业,必然会需要一个相对应的资金流流入,美国政府投入了,其它股东投入了,当前的客户甚至未来的客户投入了,但是未来没有时间节点,这个没有节点的未来,大家不知道这个企业还要喝下去多少的资金才能给予相应的回报。对于对利润有着独特敏感性的资金来讲,未来的走向是最直观的东西。所以,无论是江森自控或者大陆电子,对于这个事情的处理能力都和之前的状态没有任何本质的改变。
为什么应该是中国的企业接手?大家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是什么?整个目标产量是多少?2015年实现50万辆,2020年实现500万辆。今天不谈论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主要是讨论政府既然提出了目标,就要在这个目标上有所努力,努力包括很多方面,第一个方面对于整车制造商需要给予比较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呢?核心技术,自主汽车的情况可能各位看官从媒体或者从直观上都能有所感知,那么为了实现整体目标,这个行动就落到了如何去购买一个相应的能力上。这点不妨回顾一下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以及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这点都是例证。现在万向收购A123,笔者认为借助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东方,这是给予A123这个优秀企业生存的唯一机会。至少让这个企业在不久的未来能看到曙光,给予整个新能源汽车带来一种必要的信心。
2、经济复兴的阻力可能最主要来自政治的不合作
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大家",同时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家。就拿当年的美国总统胡佛治下,整个经济危机致使全美就业率急剧下降,但是之后呢,新总统上任,将整个美国的经济提升上去。主要的业绩主要是敢于突破以往的陋习,走出一条有利于本国国民长久利益的道路。这点,目前来看,很多国家的领袖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独裁统治暂且不提,因为主要维护自身世袭制度的稳固,不惜让老百姓受苦受累,从被推翻的几个中亚国家的首脑信息可以看出,即使人类进入了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纪,但是那种独裁封建体制仍然很具有市场。这种统治的基础便是利用人类致命弱点,欲望来给予自身和他人一种致命的诱惑和压迫感。
但是对于民选制度的很多国家来言,这个时代同样不存在值得我们称道的事情。比如高度民主制度的美国,从上次的大选可以看出,真正吸引选民的绝对不是总统所能够做出的政策道路或者路线吸引力,而是通过对于某个事件去诱使或者诱导选民走入一个个胡同,在这个胡同中给予自己支持。笔者承认这样的民主确实让整个让大多数的民众受益,但是这种受益,或者换句话说这种多数为赢家的体制真的可以让整个国家更好吗?这种民众情绪影响整个总统政策而不是总统政策来吸引选民的时代,可能我们走过封建社会、路过民主社会,又走到了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像当年民主社会给予封建社会的冲击那样,虽然还没有成型,但是应该坚信他的存在。
话题扯远了,回头看看当前社会比较让人闹心的事情,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体持续萎缩,当然随着中国前几年误国误民的房地产走下坡路,整个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纵观世界各国,每个政府的首脑都像演员,给予这个国家的民众一个个华丽的表演,但是谁真正地从民众本身考虑,给予长久性质的发展?
所以,现实社会中,美国议员可以通过保护美方的核心新能源技术免落于中方之手,而拒绝万向的收购重组,当然中国也可以保护自主汽车为理由发布不利于美方汽车制造商的管理条例。但是这一切一切,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A123研发技术之苦,可能这些工程师才能真正地体会,但是如果真正地A123倒闭了,这些研发的能力或者技术就这么停下了,以后怎么办?
同样的事情说不胜数,今年属于世界范围换届的高潮,每个政府都在给予本国的民众一个承诺,保证给予国民一个更加有前途的未来,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环境。但是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在这个方面做得都远远不够。合作,这点必须,就像我们遇到了传说的世界末日之时,不管当时是相信世界有末日,我们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的人生是否还应该如此地活下去,我们是否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是否真正地活出了自我,政府也是这样,整个地球转一圈才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代里,我们能否方向成见,从民众的长远角度出发,拯救整体的经济?这点我们都需要各个国家政府给予肯定和支持。
二、汽车趣闻: 电池价格成混合动力汽车胜纯电动汽车的关键
Autoblog消息:近期一些研究称整个汽车制造商实现电气化的时候方向可能有变,更多地偏向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工业咨询师称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正在预测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到2020年的增长趋势时,都认为混合动力汽车会占有更多的份额。
这份报告称全球范围内的纯电动汽车,会从2012年的六万五千辆,增长至四十五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从2012年的五万七千辆,增长至2020年的七十五万辆。常规的燃油-电气混合动力汽车则会从2012年的157万辆增长至2020四百一十万辆。
锂电池会成为这些三种汽车的主要动力源,2012年锂电池的14亿美元的份额增长至2020年的85亿美元的份额。这些问题在于,电气化越高,意味着对于电池的需求也越高,从而价格也越高,这些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热情。当前,政府政策严重影响着汽车电气化进程,特鄙视加州零排放汽车法规、欧洲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定。
华杰:上面新闻一方面让我对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状态有所认识,并且对于本文着重提到的新闻也有感性认识,核心零部件决定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成败。
本文原创作品,版权授予搜狐汽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