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记忆》汇总 > 汽车记忆第14期:回望饶斌和他的战友们

汽车记忆第十四期:回望饶斌和他的战友们

2013年02月27日15:54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葛帮宁 崔娜

  切诺基问题成为既成事实,北汽完全放弃二代车开发。作为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遗憾。

  郑焕明(原北京汽车制造厂厂长)

  北汽当年为什么要搞合资,是因为当时隶属于机械部的汽车局和总后的车船部两家联合发布二代车的设计任务书。这个任务书非常复杂,涉及到性能、参数等一整套东西。任务书出来后,北汽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把新的二代车生产出来,以取代当时的BJ212。

  但这件事单靠北汽自己的力量恐怕有很大难度。资金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技术问题。这种情况下,1979年年底,经美籍华人介绍,北汽和AMC公司开始第一次接触。

  我从1980年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当时我是北汽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主管合资项目。因此合资过程中我参与较多。我记得,当时饶斌同志住在位于雅宝路的小院里,我经常去向他汇报工作。

  资金是一个难题,那时我们没有外汇,要求合资企业自我平衡并略有结余,就是当时提出来的。后来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解决了7000万美金的出口问题——借助美方销售渠道,对外销售二代车。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7000万美金与现在不是一个概念,那是很大一个数字。

  当时中国还没有合资法,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依据,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饶斌同志在给我们的指示中特别强调技术,要把引进技术及合资企业自主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也因此,合同里专门规定了一条:合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

  此外,我们的老厂和合资企业之间还确定了“十大关系”:包含产供销和人财物等。我们还有种思想叫“南水北卖”,合资企业在南,老厂区在北,就是要把技术引进来,消化吸收,向老厂和全国传递。

  一系列准备之下,终于在1983年5月5日,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总合同及章程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字。这次签字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技术问题,建立技术中心,合资开发二代车。但二代车开发需要多长时间?饶斌同志提出“希望合资3年后能出新车”。同时,到第3年,合资公司开始盈利。

  但这个问题在谈判时非常艰难。在美国底特律,仅技术问题双方就谈了3天。人家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专利更不用说,技术中心也建不了。为说服对方,我们颇费口舌。最后双方仍达成协议,确定建立合资企业的技术中心。

  但执行结果却大相径庭。合资公司到第11年才建起这个中心。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开发二代车出了问题。一种说法是犯了“技术饥饿症”,不去搞二代车开发,忙着引进切诺基。

  其实,在引进切诺基的问题是,我们内部争议得非常厉害。我们从巴黎一直吵到纽约,弄得周围的人对我很有意见。但我认为,开发二代车一定要坚持。可惜的是,后来汇报工作不再让我参加。我所知道的是,汇报后,陈慕华同志大体同意此事。

  但在向饶斌同志汇报时,他非常恼火,并严厉批评。但他也没办法阻止,切诺基问题成为既成事实,北汽完全放弃二代车开发。作为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遗憾。

  事实是,切诺基从引进到最后都没赚过钱,一直靠BJ212养着。这倒也罢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二代车没了,合资初衷完全改变,而且当时谈定的7000万美金出口这一项也告吹,因为培育自己的渠道这个设想也变了。

  最后只剩一条,就是中美方高管人员同工同酬,一年10万美金。美国人开始说我们技术比你们高,你们工资不能跟我们一样。但我们的一个技术员发现他们发动机外胎性曲线的错误,第一次指出来时,美国人拒不承认,并连夜做试验。第二天一早,我们看了他们的实验结果,指出这还是错的。他们又连夜试验,这下终于承认。

  我们就抓住这个典型例子跟美国人谈同工同酬。我们的理由是,你说你们技术高,我们也承认你们比我们高,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水平也不低,那就算一样了吧。最终争取到了同工同酬待遇。

  现在回想起来,合资签约之初我们还很有干劲,在BJ212基础上搞了个概念车。但美国人一下就提出200个问题,千方百计维护他们自己的技术。在北京吉普合资问题上,饶斌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就是要自主开发。现在回过头来想,如果我们当时按照合同执行,可能合资企业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或许我们能探索出一条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路子。

  同时,饶斌同志在开拓新领域方面也做过大胆尝试,并给予正确指导。遗憾的是执行过程中出了些问题。现在行业老说拿市场换技术,却弄来弄去都是别人的。自主这两年倒越来越提倡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饶斌同志在合资企业初始阶段给予我们非常重要的指导,他的意见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尽管当时合资规模不大,但那是重要的一步,就好像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不行,而这基础恰恰是饶斌同志打下的。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其实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来的,这有文字可查证。但饶斌同志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之初打下的基础很重要,楼盖得再高,没有底柱也不行。我们不能拿现在年产千万辆来否定当时的行业水平,这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崔娜)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