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发动机高层研讨会 |
下一部分介绍一下在用车管理体系,主要由环保部授权地方环保部门开展的,各地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机动车污染管理防治的,近年来各地先后引发了150多份机动车管理综合性文件,其中70%以上的文件在2005年以后印发的。同时地方非常注重法律法规的建设,有50多户机动车环保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是由地方的人大和地方的政府发布的。在这些管理办法中地方也创新了很多管理模式,包括在北京和南京实施的机动车管理标志的电子化管理,以及部分地区对高排放车辆进行了限行,这些都有效控制了中心城区机动车污染状况。
我国的在用车主要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环保检验和维修这种制度是相承接的。我国的在用车检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使用了单怠速的方法检测排放情况,2005年先后发布了2个在用车检查标准,其中一个是3847,另外一个18285,促进了双怠速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目前我们在用车检测方法又有新的进展。在去年调查中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当中34个城市使用跟新车比较接近的工况法进行在用车检测的。
对于在用车管理有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环保标志管理制度的产生,2009年的时候环保部印发的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是统一了不同省市样式不一样的环保管理标志,结束了标志互不相认、重复检测的不合理状态。现在在用车检测工作全面铺开,检测率超过了70%。
在全面回顾了机动车环保检测体系之后,介绍一下十二五污染防治的形势以及管理构想。
前一段时间国务院是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氮氧化物变为十二五控制指标之一,氮氧化物削减10%也成了十二五必须完成的任务。据有关部门测算,约占总排放量的30%,如何在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大,又必须完成国务院的任务的时候,我们环保部感觉到压力很大,十二五期间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现实困难。
第一,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10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过5400万吨,居世界前列。
第二,任务艰巨,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以10%速度在增长,十二五期间新增柴油和汽油销量两在1到1.5亿吨之间,有关专家进行了预测,即使新车全部符合国4标准,到十二五末,仍然比去年新增1600万吨的各类污染物。
第三,重污染车辆问题非常突出,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一辆黄标车排放相当于28辆国4车排放。如何淘汰这种车辆也成为十二五期间非常严峻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面向未来,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第一,继续抓好源头的准入管理,首先我们会做好标准的体系,尽快制定和发布国5标志。我们希望国5标志一方面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符合监督管理的一些现实情况。
第二,做好新标准的实施准备工作,今年7月1号是我们国4轻型车销售的时间节点,这段时间我们也正在跟有关部门协调,准备针对这个标准的全国范围内实施发一个公告,向社会公告一些我们需要准备的问题。
第三,加强市场管理。这方面我们会联合有关部门在市场上检查车辆的可靠性能,同时也会加强环保积极性的检查。
再一个方面是加强在用车的管理,十二五首要任务是增强基层监管能力,目前十二五机动车监管能力已经列为十二五监管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二五我们会从设备、人员、管理能力方面来增强基层监管能力,完成我们繁重的监管任务。其次是全力做黄标车的淘汰,力争淘汰黄标车,以给新生产的车提供一定的环境容量。第三方面是将现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地方创新管理方法用于全国的管理模式,实现更好的管理。第四方面我们打算建立一个机动车污染防治信息系统,把大量的在用车数据应用于新车的一些管理中。找出一些有问题的车型,集中进行环保管理。
这三个方面我们会协调有关部门协调推进车油路的发展。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大力推进车用燃油品质升级。刚才的ICCT报告里,专家认为机动车环保体系中车用燃油低硫化,无法有效推行,是制约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首要问题,我们深刻认同这种观点。十二五期间我们会大力推进车用燃油的品质升级。
第二方面推动有关部门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同时鼓励人们选择更加绿色、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各项政策法规制定之年,各个部门都在推进各种规划的制定实施,恳请在座各位专家能够为十二五污染防治献计献策,今天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