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汽协发布了5月份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汽车产销同时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此外,受利好政策影响,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环比上升,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终端销售不容乐观,经销商压力未减。
整体销售趋于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7万辆和160.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1%,同比增长16.2%和16%。今年1至5月,全国汽车累计产销为800万辆和8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1.7%。正是由于5月份单月产销量同比呈现增长,带动了累计产销的提升,令前5月的产销在年内首次出现双双正增长。
在各汽车品种中,乘用车产销形势依然好于商用车,商用车受货车市场低迷影响,环比与同比均下降,形势严峻。5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26.9万辆和128.1万辆,产量环比下降,销量略有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乘用车产销增长均超过21%,拉动了行业整体增长。
中汽协副秘书长姚杰认为,我国汽车整体产销形势正逐步好转,行业趋稳迹象明显。
各类车型表现差别大
5月份,各类车型增幅相差较大,行业运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在乘用车市场中,与上月相比,SUV车型产销小幅增长,轿车销量微增,其它品种车型均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SUV车型增速最明显。
5月份,一汽-大众以12万辆的成绩超过上汽通用五菱,跃居乘用车销量冠军,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分别位居第3、4位。
随着60亿元节能惠民车型补贴投入使用,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表现有所好转,市场份额环比增长,累计降幅收窄。5月份,轿车销售89.3万辆,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销售63.8万辆,占轿车总量比重71.5%,环比同比均有1%左右的小幅增长。
德系车销量大幅提升
从1至5月国外品牌乘用车同比增长情况看,日系、德系、美系、法系和韩系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德系表现最为突出,增速接近20%,发展势头强劲;日系车同比增长也超过10%,其他各系均低于10%。从市场占有率看,除美系略有下降外,其余各系车型均提升,其中德系提高了2个百分点。
但自主品牌车型表现依然不理想。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1.6万辆,环比下降0.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占有率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呈现持续下降态势。1至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265.2万辆,同比下降2%,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有率也下降了3.3个百分点,降幅进一步扩大。显然,自主品牌乘用车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正逐步加大。
在乘用车5月单月销量排名和1至5月的累计销量排名中,自主品牌里只有奇瑞和长安两家企业进入了前10位,且均在第8、9位,与合资品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6月销量难有突破
虽然5月份的销量有所回暖,1至5月份更是出现了今年内的首次产销同比正增长,但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坦言:“面对如今终端市场上的销售压力以及经销店内的库存增长,对于6月份的车市,我们不敢盲目看好。”
另有专家认为,市场整体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月基数较低。据悉,去年5至8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均处于全年的阶段性低谷。由于整体市场环境未发生根本性改变,6月销售数据总量不一定很高。有业内专家建言:“厂商没必要过分追求数字,实事求是更利于对形势的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