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用自主车名义会带来哪些隐患
现在,自主汽车虽然整体出现下滑势头,但自主的名义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炙手可热的招牌。不仅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主动要搞合资自主,而且也出现了跨国公司要降低身价挂牌自主的现象。这比较起前些年出现的先挂国内标志、后又转会国际标志的做法,已经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其中,最令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的,不是外国品牌真的想“倒插门”国内自主,而是他们意识到,只要是随便打一个自主牌子,就可能会受到政策的眷顾,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就不难看出,自主车的名义,之所以成为香饽饽,既是与很多政策倾斜于自主有关;同样也与行业管理者的视察不无关系的。所以,过去还不怎么被重视的自主车名义,如今能够翻着跟头涨起来,确实令人有些不解。如果不能在争抢自主名义上给予重视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又冒出一个个更新的自主车名目了。
自主名义是用来实践的不是用来炒作的
围绕着自主汽车的名义问题,从合资自主现象的出现,就引来多方的质疑声音。姑且不说合资自主是否有独立的自主技术,就是一个名义的问题,也是需要有合资双方直接管辖的概念。这样的自主含金量,想必不用说也会一目了然。其关键问题就在于,这样的自主模式形成,不仅会严重挤压国内自主汽车的市场、还容易在扰乱自主制造的正确划分!所以,在公认的自主制造有利于节省成本、有利于提升国内发展基础的情况下,生硬的制造出如此多的自主模式,显然是与国内汽车大方向发展大相径庭的。
可能是合资自主的大行其道,以至于让“奔驰”这样的国际企业,都要在合资自主的基础上又要细化出“挂牌自主”的模式,其目的就是直接为了政府采购。这样的“掠夺”自主名义连一点掩饰都没有。足以说明,自主车的名义本身,已经开始成为一些外资利用的空隙。在过去,一些合资产品,就是因为合资外方的反对,以至于使一些已经挂上国内标志的车型,不得不硬是换回到国际的标志……,如今,这种现象能够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也同样说明了,国内在政策落实与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换句话说,自主制造的名义是需要用作发展与实践的、而不是用作利用与炒作的!
屡拿自主名义做文章本身就是隐患
随着国内新出台的政策,都要与自主发展的程度挂钩,这自然就会给各式各样的自主制造,提供了可钻营的空间。按理说,在合资自主饱受争议、又没有经历真正竞争考验的情况下,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在自主的制造方面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相应的失察现象发生。试想,像“奔驰”的E系车型,真的能够以自主名义出现的话,那么除了让外方的钻营得逞以外、又会置真正靠血汗打拼的纯正自主制造置于何地呢?!
其实,在一些代表国际荣誉的体育运动中,也曾有他国球员加入另一国球队的先例。向亚洲的卡塔尔正是由于靠金元攻势,吸纳了很多国际运动员加入本国球队,这样的结果能够给运动队带来巨大的改善显而易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加入卡塔尔国籍的运动员,以后不可能在代表其他运动队参赛!现在,一旦允许了“挂牌自主”的情形出现,是不是也意味着E级车,连品牌一起奉送给国内企业呢?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使用自主名义的问题上,再不能无原则的允许外方做文章了。
平心而论,自主汽车的制造,本应该是最应让国内关注的制造。因为,它不仅需要拥有绝对的独立技术、还需要有向世界展示能力名义。哪怕自主的技术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也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人们在“奔驰”E级要挂北京牌的情况下也会在想,如果国内的自主车企,在国际市场也要用自己的产品,挂一挂“奔驰”、或“宝马”的车标销售的话,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德国市场以及消费者又怎么想呢……!按理说,他们更应该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吧!
(本文系供搜狐汽车独家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