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针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就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提出的申诉,WTO已经进行了正式磋商,以期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
中国稀土出口目前是支持世界需求的重要支柱。2012年6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显示中国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但是,中国的稀土储量只占到世界储量的23%。
不过,从中国稀土实际出口的情况观察,即使中国在控制稀土的无序出口,却没有达到所谓的西方所诉称的"置西方企业于不利地位"的结果。
媒体援引欧盟一名贸易专员在一份公告中的表示说:中国对稀土和其它产品的限制违反了其对WTO的承诺,并持续严重扭曲了全球市场,置我方企业于不利地位。
而中国稀土的实际出口情况是:2011年中国计划出口稀土产品实物量3.02万吨,实际出口1.86万吨。我们看到出口计划与实际出口之间有高达38%以上的差距没有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西方的企业需求并没有达到那么大的程度,而中国的出口计划已经完全超出了西方企业的实际需要。如果是这样,那又如何能够说"置西方企业于不利地位"呢?
欧盟、日本、美国显然是有些小题大作。
当然,稀土价格问题也是西方着力反对中国稀土管制的另外一个原因。比如有观点指责中国对于稀土出口进行限制的结果导致出口价格抬升,以至于中国稀土的海外用户所支付的成本轻易就能比国内买家高出50%以上。
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是事实我们且不去理会。即使如上所说,中国出口稀土的价格为什么就应该以更低的价格卖到西方企业的手里?
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又有哪一类不是呈现价格上涨的趋势呢?中东石油的出口与开采不也是进行严格限制的吗?而且如果没有1970年代中东国家从西方国家手中夺回石油资源的控制权,谁又能够保证中东国家在石油资源上的实际利益呢?
再以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谈判为例,一些跨国公司垄断铁矿石资源漫天要价,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的压力,又有谁去指责了?难道铁矿石国际贸易就没有给中国的企业造成经营上的困扰吗?
而且,稀土资源的分布并不是中国独有,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世界稀土金属储量8800万吨,其中,中国2700万吨,俄罗斯1900万吨,美国1300万吨,澳大利亚520万吨,印度110万吨,其它国家合计2200万吨。
也就是说,中国稀土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的比重与目前所承担的在世界国际贸易中所承担的义务相比,并不成比例,中国虽然是稀土矿产的最大资源国,但是占有的稀土资源却只有23%,即使按照美国的这个数据,中国的储量也只有世界全部储量的31%。
显然,中国出口比重过大的背后是其它一些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所承担责任的过轻。比如,美国国内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是却在2002年关闭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司矿山。该矿山保有矿石储量5000万吨,含稀土氧化物430万吨。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该矿山是世界稀土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而在1990年,该矿山的稀土产品占当时全球市场的40%。如果按照今天美国人的逻辑,美国人关闭矿山的行为,岂不是更应该遭受WTO的制裁吗?
中国稀土在今天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是以牺牲中国的环境、居民的生活安全为代价的,同时,中国过去长期的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与出口,让中国的稀土矿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
粗放的开采方式不仅让矿山植被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且还因为开采过程中的开采方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农作物绝收等等严重环境问题。一直注重环保安全问题的西方世界不会漠视中国这种问题的存在吧?
西方向WTO控诉的主要是中国政府对于稀土出口的管理问题,但是,中国出口现状的混乱到今天为止仍然有禁无止,其中出口走私问题越发严重。该问题的严重性可以从国内外海关的统计数据得到验证。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统计差异?其中出口走私猖獗是问题的主要源头。针对这样的行为,中国政府难道不需要进行管理吗?
也许,西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实行完全放开的出口政策,但是,从生产、到销售、到到出口的各种乱象,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除了加强管理,能够有什么其他的更好办法吗?
其实,西方国家诉求世界贸易组织的真正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不愿意说出口的理由,那就是西方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而对于世界高科技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稀土资源,将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即使西方能够找到替代稀土的资源,稀土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仍然不能忽视,因此,降低中国在世界稀土资源上的话语权,将是西方世界愿意看到的一种结局。因为西方不愿意看到类似中东的一个独立的力量来主导未来世界稀土资源的市场供求。而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丰富程度,让中国具备了这种潜质。显然,今天的中国相比较于昨天的中东,更让某些西方人士所担心。因为,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已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年,邓小平所说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其实是具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的。未来世界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高科技产业,而系统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如果西方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对有效,中国被迫放弃稀土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放任整个产业的话,那么中国的稀土产业在世界的优势将逐渐失去。
因为,中国稀土资源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以后,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已经在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衰减的速度更是加快,甚至一些矿山资源大多枯竭。比如,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
果真这样的话,那就真的遂了西方世界的愿望,中国将在稀土资源方面再也不能成为他们的心头大患了。
当然,对于这种情势,中国必须有充足的准备与预期。一旦欧美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诉讼中胜诉,中国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中国在稀土资源方面的利益。
最重要的,无疑是继续加强对于国内稀土资源矿产开采的管理和控制,西方或许能够对于出口配额方面的问题进行所谓的自由贸易式的干预,但是中国政府对于国内生产、开采的任何管理,又与其它国家何干呢?
(独家供稿搜狐汽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