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在4月23日的北京车展上提出了所谓的“辉煌十年路,创领新主流”的口号。
在现代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第八代索纳塔、新悦动、瑞纳、i30等老车型,也看到了那款被称为“首望”的合资自主概念车,还看到了进口现代雅科仕加长版、劳恩斯Prada、新雅尊、改款酷派,飞思。但是,我们更看到了那款号称全新中级轿车,它的中文名字叫“朗动”,然而英文名字仍然是Elantra。在中国市场,这款实际上都是Elantra的同一款车创造出了伊兰特、悦动、朗动三款所谓全新车型,可谓三世同堂。
难道以一款中级车吃遍中国市场的现代,算得上真正的世界主流车企吗?
那款被媒体报道出来的获得2012年北美年度车型的不是朗动,是伊兰特,因为在北美市场,没有朗动。
同时,现代汽车在C级车型以上的市场仍然没有特别突出的建树。雅尊、雅科仕,仍然籍籍无名,大多数市场中的消费者还根本不了解这些车型的本身的特点,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两款车的大名。
没有高端车型的突破,希望凭借朗动+索纳塔组合,就实现从“新势力”迈向“新主流”的蜕变,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虽然创新新主流的口号为北京现代所提,但是由于北京现代的技术、产品都主要源于现代汽车,因此,这里将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努力,实际上就是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进入主流车企的风斗目标。
乘人之危
最近几年,现代汽车不论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在世界汽车市场,都表现出来强劲的上升势头。但是,现代汽车这种强劲势头并不是在一种完全公平的对等条件下所取得,而是在其它大型跨国汽车公司表现颓废之时“乘虚而入”。因此,如果这些巨型竞争对手再度复兴,现代汽车还能像今天这样具有强势的竞争力吗?
2009年,由于美国通用汽车与克莱斯勒遭遇经营困境,2010年,丰田公司又遭遇前所未有的全球召回事件,2011年,整个日系厂商都遭受了日本大地震以及泰国洪灾的影响。同时,日系厂商在近几年一直备受日元升值的煎熬。
而现代汽车与日系汽车在产品特点上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因此,随着丰田等日系厂商在美国等区域市场的下滑,现代公司顺势抢占日系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现代汽车之所以能够位居世界汽车企业销量前五名之内,既有自己努力的功劳,同时更有天时地利的外部因素使然。比如,在美国市场,现代汽车推出的“10年或10万英里”超长的保修政策,让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但是,假如通用、丰田等大型汽车企业没有遭受诸般内外交困,又如何能够让现代汽车“见缝插针”。
一家汽车企业是否能够进入主流汽车企业,全球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丰田公司虽然在这两年备受市场挫折,但是仍然位列这个榜单在的汽车产业的第一名。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汽车仍然不能算是一家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当然也谈不上真正的主流汽车企业。现代汽车比较精准的描述应该是一名“有为的奋斗青年”。
真正的考验
2012年以后的一段时期,也许是现代汽车历史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因为,通用已经顺利通过IPO摆脱了破产保护的影响,并重回世界汽车市场的龙头。丰田等日系汽车企业也开始走出了召回、地震、洪水的阴影,并在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市场重燃引擎。
欧美日中等世界主要汽车市场所在地的政府,都开始出台严格的燃油消耗指标。中国政府刚刚通过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未来五到十年的燃油经济性指标:2015年燃油消耗标准要实现百公里6.9升,2020年则要提高到5.0升。
中国的燃油标准基本与其它世界市场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所有的汽车企业在今后的竞争都将在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上同时“作战”。
韩国现代汽车能够有把握打赢吗?
为此,现代集团拟定了庞大的投入计划。仅仅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将同比增长10.9%,提高至44亿美元左右。现代起亚甚至在自己的“愿景2020”10年事业规划中豪言:2020年现代汽车将和丰田、大众集团并列,位列世界前三。
但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2011年起出现了增长速度大幅回落的趋势,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开始出现波动。就每年一季度轿车销量品牌排行的数据来看,2010年,现代品牌的悦动与伊兰特分列第二与第十;2011年,悦动跌落到第七名,伊兰特未进前十;2012年,悦动、伊兰特均未进入前十,现代汽车的瑞纳位列第九。
作为现代汽车在中国国产化的主要车型,伊兰特、悦动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汽车在整个市场的重要性变化。2012年一季度,北京现代悦动1.6升车型的市场销量同比下滑高达17.2%,是否是一个现代汽车正在逐渐走弱的一个信号,值得观察。
总体来看,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一点特别值得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学习。但是,现代汽车要想成为具有世界品牌价值的主流企业,必须稳固目前赖以存在的中级车市场,突破中高端市场,渐入豪华市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现代汽车能否最终成为主流车企,关键在于其中美两国市场的攻伐表现。
(独家供稿搜狐汽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