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困局
马尔乔内今年60岁了,按中国文化来说,是满了一个“花甲”,到了“耳顺”之年。但是,对马尔乔内而言,还真的是很难耳顺起来。他还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拼搏。
说到毅力和勇气,马尔乔内并不缺乏。他是龙年之人,刚毅、推论、思索、奋斗、意志、权威本就是龙人的专长。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几位颇有成就的龙年皇帝,比如分久必合、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炎;终结武后、复辟唐朝的李显;平民而得明朝天下的朱元璋;建立大清的首任皇帝皇太极等。当然,龙年之人也有不足之处——偏激、欠圆通、傲慢尊大、不易相处。前面提到的几位皇帝多少都有些沾边,更不要说还有一位崇祯朱由检。
我写这些,并非有意宣扬迷信,而是由于我多年关注菲亚特、关注马尔乔内,不由自主地就从各个角度对他们进行审视和评估。
审视和评估的结论——马尔乔内困难重重。他和菲亚特的出路在中国,但中国之局也是困难重重。
马尔乔内的困难来自于他的“复兴计划”:到2014年,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年销量要达到550万至600万辆,只有这样才能立得住、走得稳。可问题是这100万至200万辆的增量从哪里来?
在意大利,由于欧洲和意大利的经济持续恶化,更由于菲亚特本土汽车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劳资纠纷加剧,遏制下滑尚且不易,何来增长?菲亚特的海外基地,如波兰、土耳其、巴西,生产效率远好于本土,支撑着菲亚特大半的天。但现在也被其他跨国汽车公司,包括中国汽车的海外军团,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日子并不好过。
在北美,克莱斯勒渐入佳境,成为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增长最快者。但菲亚特产品线的贡献度并不高,如果希冀于菲亚特500或500电动车在北美市场打开新局面,并不现实。更麻烦的是,如果克莱斯勒一味地、单向地支持菲亚特,而菲亚特自己难有起色的话,那谁也不敢保证菲-克联盟的进一步发展会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在中国,自从菲亚特和南汽的婚姻解体,后又改嫁广汽,至今5年,菲亚特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连边缘化都说不上。至于何时能实现30万辆抑或50万辆纲领,谁也不敢保证。相对于其他大部分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其推出车型是未生产、已知名;而菲亚特推出车型是已生产、未知名。这个差距在市场上的反应将致命。
当然,马尔乔内还有一步棋——把克莱斯勒带进中国——吉普的市场效应非同小可。但是命运多舛,又赶上中国汽车市场滑坡,审批从严,克莱斯勒进入中国之路尚漫漫修远兮。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