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北京、贵阳,广州的限购同样以迅雷之势昭告天下随即便正式执行,给予市场反应的时间极短。
今日(1日)零时起,广州的汽车限购政策正式实施。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广州全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至此,北上广这三大一线城市均加入了汽车限购的队伍中来,此外算上贵阳这座在去年出台该政策的二线城市,国内已有4座城市采取限购手段控制汽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缓解因汽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病症。
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上广这三座风向标城市的示范效应下,今后将有更多的城市效仿出台相应政策。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下,厂商及消费者不得不与政府角力对弈。
今年国内车市整体"微增"态势明显,厂商苦于年度销售任务恐难完成,打折促销之风趋烈;然虽是小幅增长,日渐庞大的汽车保有总量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却让一些地方政府难觅解决之道,于是只能采取限购这样的行政力量强行介入;而消费者却似惊弓之鸟,原本根据市场行情想持币等待良机再出手,奈何如今却要随时面对可能出台的限购政策,在观望与出手的选择上陷入两难。
在政府难以揣摩的意图下,厂商和消费者必须尽可能地确保自身利益不因此受到损害。不过这个"度"确是难以把握。
今年4月份,央视曾报道过关于大连即将推行机动车限购限行政策的消息,鉴于北京摇号的低概率和上海拍牌的高成本,相当的消费潜力在消费放出之后被释放。然而据了解,大连交警部门的确拟定了符合大连实际情况的机动车限购,但不包括摇号上牌政策,限制车辆上牌的一个新措施是必须有停车证明材料才能办理上牌手续,但这项措施能否通过还要等相关部门调研和审核,至今无下文。
不过大连交警部门统计的数据结果预示着大连随时有可能步广州的后尘。大连现有汽车105万辆(至去年6月,广州的汽车保有量为170万辆),并且每天新增400台左右,堵车与停车问题已经严重困扰这座被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如此,厂商和消费者只能时刻准备着。
与大连有着类似境遇的还有深圳。这座被视为全国汽车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道路车辆密度已经突破300辆/公里,超过了国际上270辆/公里的警戒值),关于限购的呼声也早有发生,如今广州先行一步之后,深圳还会远吗?
当然,大连和深圳并不是"提心吊胆"的孤本。
经历过09年和10年这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国内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城市数量正在不断加大。去年7月统计的时候共有11座城市达到这一量级,到今年3月底时便已有14座。由于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化进程也赶上车市发展,导致激增的汽车与能源、环境等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协调。因此,这十余座(除去北上广)汽车容量在百万之巨的城市都有潜在推行限购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外,需要注明的是这些城市所面对的问题,也正开始在其他二三线城市显现。贵阳在去年有违《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纲毅然决然地出台限购政策,说明有些问题在当地政府看来已经无法调和才出此下策。沿海其他城市以及内陆二三线城市是否会以贵阳要效仿对象亦未可知。
事实上,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曾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购汽车的政策,理由便是限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国汽车销量放缓,这与政府积极提倡发展汽车工业的宗旨存在碰撞。不过,发改委的这一提议至今未能批复,因为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在没有研究出更好的措施之前,限购在一些城市的确已经势在必行。
对于时下的中国车市及城市环境,限购政策这一看似不合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已经很难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评价。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且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政府理应大力扶持(事实上政府也确实正在这么做)。而且,现在国内内需疲弱,汽车作为大额商品,刺激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内需--此重要性各路专家基本达成一致。但是,看着各大车水马龙的城市,却每天被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深度困扰着,谁还敢轻易谏言要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
限购或许是各地政府不得已而为之。但要既可以达到控制辖下城市保有量过快增长的目的又不损伤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消费环境的积极性,其中的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很可能会成为庸政,效果适得其反。■文/余建良
授权状态:本文独家授权搜狐汽车刊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