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委6月30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及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同时发布了《关于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此通告将试行一年,未来一年内,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每月1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的发布是在没有举行任何听证会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消息发布时离7月1日零时只有大约3个小时。
广州市动作快的商家和4S店,在这最后的3个小时内迅速组织顾客来办理最后的自由购车(抑或说是最后的抢购),而动作慢一点的商家和准消费者,则没有机会再赶上这趟末班车,只有等限购之后看怎么办了。因为虽然宣布了自7月1日起,每月的配额为1万辆,但是这1万辆的指标是通过摇号或是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尚无说法。只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在广州,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购买中小客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次广州限购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以至于让想在大限之前想抢购的消费者,以及想在大限之前想屯集的黄牛们,和本来可以在大限之前大力促销一把的商家们都无从下手。这种"不宣而战"的政策出台,让人感到了一但决心限购,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速度之快是让人猝不及防的。另外也让人对还有多少城市将效法、将跟进这样"闪击战"式的限购产生种种联想。
据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介绍,与限购相关的操作细则将在7月底前另行发布,围绕这个通告,会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同时有配套7个文件,市政府将会在公告公布以后,以最快的速度研究这7个配套文件,尽快向社会公布,另外此通告将试行一年。当然其间本次广州限购的诸多政策细节尚待观察,但是这种"闪击战"般的做法,反应了"堵势"严峻城市的政府对限购的决心之大,另外就是一俟出手之快从此可见一斑。
而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像已经讨论过限购问题的杭州,以及堵势严峻的各大省会城市,是否也会效法广州的做法,在某个时刻突然就不宣而战,打消费者和商家们一个措手不及呢?因为就近期上牌的增量百分比来说,排在广州前面的省会及三线城市多的是,城市拥堵程度超过广州的也不乏其人,那么既然广州能够如此"从快、从重"地出手,那么是否会对其它的堵城也起到示范作用呢?
今年的汽车江湖在车市下滑、堵势严峻、保GDP增长等方面,不同的地方政府要解决的难题也不尽相同。就在重庆为首的几个省市政府为了以汽车保增长,准备从自己的地方财政中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政策来促销的同时,也出现了广州这次的限购"闪击战"。幅原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各自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只是对于车市来说,不能采取要么为GDP而战时就拿来当支柱,而一俟城市拥堵形势严峻则就断然甩包袱的做法,这于消费者、于商家,特别是对很多的4S店来说,这种折腾通常都可套用一句流行语,叫做"不可承受之重"。但这又回到了那个讨论了多时而无解的问题上来了:在治堵和断然限购之间,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毕竟一是国外有诸多人性化治堵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二是政府的智囊团中亦不乏高智、高参之能人,为何只能走这华山一条道呢?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