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暨《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全方位就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水平从技术、示范运行、产业化和商业模式等维度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正在拉大。蓝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这也是三方自2008年以来第五次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性年度报告。
汽车强国都有大动作
汽车产业蓝皮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汽车电动化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未来20-30 年将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强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开发和应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汽车电动化技术,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美国在“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试图通过加速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来达到其拉动经济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多重目标;能源部是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组织部门,重点选择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定了201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的目标。
日本意图继续保持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领先地位。以鼓励创新的“领跑者”政策作为推动新一代汽车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经济产业省是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推动部门,在坚持整车技术路线相对中性的原则下,优先发展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提出到2020年日本市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一代汽车”销量比例达到50%,总保有量达到1350 万辆,2030 年这一比例达到70%。
德国着眼于长期,发展电动车的战略定位更高。制定了涉及技术创新、产业化、创立新型商业模式、鼓励社会化应用的全方位战略;德国经济部、交通部、环保部和教育研发部等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国家经济、交通、科技、环保战略的重中之重,并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
研发重点指向纯电动
汽车电动化技术全面快速发展,主要企业技术发展战略趋于一致。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并得到大规模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处于研发到产品化阶段。纯电动乘用车成为国际研发重点。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乘用车上,满足日常短途行驶需求的小型纯电动乘用车成为主流产品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化预期大大提前。技术方案上,“电—电混合”技术方案成为当前发展重点,即燃料电池与动力蓄电池混合。动力电池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已完全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要求,但距离高性能纯电动汽车技术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不同类型电动汽车产业化处于不同阶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率先进入产业化。截至2011年底,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超过450万辆。其中,日本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美国累计销售近216万辆,欧洲累计销售超过45万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迈入产业导入期。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锂离子动力电池进入大规模投资新阶段。企业的产业化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加强。
我电动车发展形势严峻
数据表明,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领域发展滞后,关键技术差距较大。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产品技术全面落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体上处于研发阶段。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乘用车的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取得一定进展,仍处于研发和试验考核阶段。虽然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国外同时起步,但关键核心技术进展缓慢,在冷启动温度、寿命、成本、氢罐压力等关键指标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明显,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动力电池单体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产品特别是成组产品系统(电池包)的工程化能力、成组技术、寿命、可靠性、充放电能力、能量管理与热管理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开始起步,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混合动力商用车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开始起步,进展缓慢;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开始起步。与通用、日产的Volt和Leaf等量产车型相比,我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缺少明星、主力车型,产业化方面的差距迅速被拉大。动力电池产业化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主要企业与国际差距较大。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初步形成,主要车企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握不够。我国在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时间上与国际同步,规模上处于国际前列,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企业为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多种商业模式探索,但主导的商业模式还未确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多种模式将会并存。
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明晰
汽车产业蓝皮书让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战略逐渐明晰,也对我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判断:我国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应进一步明确方向,加快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三类电动汽车共同构筑了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电气化的基础。纯电动汽车是解决我国汽车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道路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汽车结合电池和内燃机优点,能够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是传统汽车技术升级的重要方案,是近期市场竞争的重点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仍是各国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动化战略路线选择之一。当前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优于燃料电池汽车,但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度仍有不确定性,快与慢取决于电池技术,而此技术路线下的过渡性技术混合动力以及向纯电动更加靠拢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风险很小。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我国应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上,要避免过度追求规模目标。此前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