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南北布局 冲击“双百万”产能
每经记者 王政楠 发自北京
一南一北的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都在冲击百万辆级的产能扩张计划。
原定7月投产的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提前到6月投产,设计产能为40万辆整车和40万台发动机;与此同时,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也在6月末举办奠基仪式,将于2014年正式投产,最终形成73万辆的乘用车产能规模。
北京现代第三工厂的设计产能为40万辆整车和40万台发动机。加上原有的60万辆产能,北京现代将拥有100万辆的产能,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百万产能的合资车企,也将全面解决多年来北京现代产能不足的问题。
2011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为74万辆,产能却仅有60万辆。可以想象,北京现代旗下的生产线在这样的产销数据对比下经历着高负荷运转。
据介绍,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投产后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伊兰特的第八代产品“朗动”,这也是北京现代今年将要主打的新车。根据此前公布的消息,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后续还将生产包括C级车、D级车以及SUV车型ix45在内的3款全新车型,再次完善和拓展北京现代的产品线。
据悉,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是按照现代汽车全球旗舰工厂的标准打造的,并采用柔性化生产管理体系。因此,北京现代第三工厂不仅可以实现多款车型混线生产、根据客户订单实行订单式生产,还可以与北京现代一、二工厂实现多车型交叉生产。
而东风悦达起亚在江苏盐城原有的两个工厂产能分别为13万辆和30万辆。2011年,东风悦达起亚的年销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30%,也已超过了两个工厂合计43万辆的产能容量,产能问题已经凸显。而对于东风悦达起亚今年的48万辆的销量目标来说,扩张产能势在必行。
产品引入策略变化
从2012年前5个月的销量情况来看,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在国内车市中的排名已基本稳定,市场份额得到一定提升,某些车型也已在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比如,北京现代的索纳塔八代已在中高级车市占领了一席之地。
除了新工厂投产,在营销方面,北京现代也继续大手笔地跟进。前不久,北京现代宣布,自2012年起,北京现代成为“中国之队”的主赞助商。
基于产能和营销双方面的支持,北京现代原品牌战略部总监郑明彩日前向媒体表示,预计北京现代今年能够完成79万辆的销售目标。
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的销量合计约为37.3万辆。郑明彩同时表示,自去年索纳塔八代上市以后,北京现代已经步入了品牌提升阶段,不再单纯追求销量的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韩系车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中站住脚跟,并且市场份额能够一直提升,除了价格方面的优势,其相对丰富的车型也起到了很可观的市场带动作用。以轿车为例,今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增长主要是由去年推出的新增车型K2来实现的,今年10月新款K3将加入冲量阵营。
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副社长、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南永曾表示,东风悦达起亚产品线将覆盖各个细分市场;此外,SUV车型的导入日后也将更加多元化。
在车型导入的方式上,东风悦达起亚的做法也显示了起亚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比如,K2是只在中国地区销售的战略车型,K3则是将在韩国国内和中国同步上市的车型,这与以前起亚产品“先韩国、再其他国家、最后中国”的投入方式完全相悖。
母公司现代汽车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正在引发其新一轮的投资计划。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投入的产品,也有待持续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