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股对自主品牌的悲观看法在汽车业内蔓延。这种看法也是有据可依,中汽协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增速再度放缓,仅为8%,其中自主品牌更是出现了2%的负增长。加之不断有城市加入限购行列,中汽协也悲观预计3-5年内,50%以上的自主品牌将消亡。
在“自主品牌持续退潮”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整体出现下滑趋势的确值得担忧,但是现在就“唱衰”自主品牌显然为时过早,甚至有失偏颇。多年的实践证明,国内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真正倒下的没几家,反而频频将触角伸到海外。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生存并不容易,没有政策的支持,与跨国企业一道享受市场的充分竞争,这的确值得同情。但近年来,自主品牌也并非没有亮点。可以看到,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虽然距离50%的市场占有率目标尚有差距,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乘用车排名前十的企业中,自主品牌数目并未减少,反而还有
长城等车企迅速成长,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对于自主品牌,舆论不仅不鼓励,反而刚刚出现2%的负增长就开始唱衰,这值得深思。我们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就不难
发现,中国市场依然处于充分竞争阶段,自主品牌经过战略调整,品牌成长效果并不明显,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期待也有所降低,这导致自主品牌的销售雪上加霜。
担忧也好,唱衰也罢,其实大家更希望看到自主品牌大踏步前进。当然,从狭义上讲,也许多数自主品牌车企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但从广义上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不会消亡,最多是在市场新一轮大浪淘沙中兼并重组,形成几个更具竞争力的汽车集团,并参与国际竞争。这对于国内自主品牌的整体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
暂时的阵线收缩不要紧,对自主品牌提出批评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自主创新。怕就怕自主品牌本身健康发展,被“唱衰”论影响到了政策和企业的决策,丧失了成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