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公
赵英:严格说限购有两方面是不合法的,购买车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我有消费的权利,凭什么限购?第二,这个限购做出的标准是什么?按目前的情况,理论上每个城市的市长有要作为的激情都可以去限购。是不是以后县级市的市长一激动之后也限购?这是在简单粗暴的使用行政权利,如此下去公共权利的边界在哪里?
浦江论剑: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能靠政策
厂/商地位不公
钟师:看了“经销商商会致乘用车整车企业的一封公开信”,其实对车企是“对牛弹琴”,或可称为“与虎谋皮”。没有谁是不知道底细的,这是体系与结构使然。不如多向商务部叫苦申冤,看看能否做点什么协调工作。
相关阅读:致乘用车整车企业的一封公开信
合资与自主地位不公
予墨:以出身于合资老款车型的合资自主车型为例,换上一个全新的标志之后,销量却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变,热销车型变成了滞销车型。或许产品上的差别只是车前那小小的标志,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代表的却是生活理念、审美水准的转变。这并不能说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了。我反而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更多消费者在乎的,是虚无缥缈的品牌面子问题。
相关评论:合资自主销售惨淡 消费者理性还是非理性?
服务不公
清川:尽管加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在厂家/经销商与消费者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饥饿营销”手段刻意制造不平衡供求关系的情况确实存在。实际上,在面对厂家和经销商时,消费者所受的不公还不止于此,从购车到维修保养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着陷阱和价格上的水分。不过,随着汽车销售逐渐微利化,以及消费者自身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拼服务的时代。那些在服务上占小便宜的厂家和经销商最终会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路权不公
黄少华:想必生活在帝都的每个人,对于路权的不公,都有各种不同的吐槽版本。特权车横行霸道,各种限行和管制让人吐血又无可奈何。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提出了限购和限行的方案,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几年,所谓的"路权不公"的现象将更加严重。这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打击。
相关评论:违规公路收费必须清理 于法于情不应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