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段里仁教授 |
段里仁:我刚听到搜狐汽车的这个公益活动的情况,感觉很有价值,值得学习。我从教育方面介绍一下,中国儿童交通安全的现状,和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我在最近四十年,在全球许多国家,对儿童学生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状况,都进行过实地考察,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部分是中国儿童交通安全的现状,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10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1岁到15岁儿童数达到3606人,占总交通事故死亡数字的5.5%。从2001年开始,儿童交通事故死亡十年来逐步下降,总结出来是这么一个图。
对儿童交通安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重要批示,一切为了孩子幸福健康成长。温家宝总理说,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中小学校车制度,大力发展校车事业或产业,要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还要有最好的交通管理,给孩子们创造一条绿色通道。
我们2004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普及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道路安全意识,教育部门学校应该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范畴内。学校、幼儿园、医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前几年我在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担任副理事长,道路安全协会对这一方面很重视,全国各省市推动小黄帽的工作,公安部、教育部2005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小学生要佩戴小黄帽,增加安全系数。
2010年11月5号,"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启动仪式开始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的,这个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启动的。公安部就交通安全就提出了"五进"活动,要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特别是进学校和进家庭。
当然,我们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距离,以日本为例,2011年日本1—15岁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14人,是中国1/30,占交通事故总量的2.5%,我们刚才说是5.5,他是2.5,就说明从数字上来讲,差距还是挺大的。
但是最大的差距是什么呢?是交通安全意识上的差距,这里有一个对比——这个"少年儿童平安回家"活动的网页,点击数平均一天0.6次,但这个到美国留学的网页,点击数是每天364次。这就看出网民对交通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所以我觉得我们搞这个活动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使人们重视儿童教育问题,交通安全教育问题,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根本。
我下面介绍一下国外交通安全措施的一些案例,涉及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今年2012年的七个案例。
先看看新加坡南华小学,我是2009年11月7号去的,因为它的特点,交通安全你要保护儿童的交通安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你没有环境怎么保护他呢?因此交通安全环境,也就是交通安全设施是交通安全的条件,是交通安全的基础,我们可不要忘记这一点。
学校外的港湾式公交车站,是和教学楼连在一起的,公交车站开在学校门口,下楼以后不要打伞再步行,就可以上学了。学校外面的人行横道,也是经过了特别的强化,汽车路过这里,就知道这里是学校区,这其实形成了一种语言,我把它叫做交通语言。
这是澳大利亚Cessnock镇,镇里的公立小学。学校旁边的道路上,都会有警示的标志,司机离很远就能看得到,为什么?因为这个路标是是荧光色的。我到澳大利亚一个礼拜,到城市也好,到农村也好,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离学校有40米的距离。而且在上下学期间,标志还会闪动的,一看就知道这是学校,引起司机的注意,使学童有一个交通安全的环境。
这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居民区,有一个远离汽车的儿童游乐区。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商业城市,很热闹,但是在这个最中心的地方,却建有一些儿童游乐园,父亲带着儿子在玩球,母亲带着孩子在玩耍,这里还有一个幼儿园,政府鼓励家长骑车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汽车进不来的。你到我们北京看看,幼儿园附近全是汽车,他们幼儿园旁边是没有汽车的,这里是不能走汽车的,这样保护儿童的交通安全。
日本我介绍两个幼儿园,一个是东京浅草寺幼儿园,采用自行车接送幼儿。现在北京幼儿园都是用小汽车送,你看人家发达国家,都是鼓励采用自行车接送幼儿园的;另外一个幼儿园采用校车来接送。我1995年去了东京浅草寺的幼儿园,照了几张照片,没有一辆汽车,都是采用自行车接送幼儿园。我2003年,也就是八年以后再去看,变了没有?有没有小汽车送孩子上学?一看,依然没有吧!这是浅草寺幼儿园。
2010年我到东京江东学园幼儿园,我就住在这个附近,早上我去观察,发现看不到接送孩子的车?后来我发现里面就有两辆校车,校车里面有老师,老师坐在校车里面去接学生,接到幼儿到学校里头来上学,这是他的校车,这是它的校车标志。按照他们的规定,这个校车在路上走,第一可以走专用道,第二其他车必须要让它。规矩很严格,总而言之都体现了关爱孩子,这是两个幼儿园。
这是日本东京二叶小学,交通安全志愿者由当地居民来承担,第二个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社会交通安全管理,中国20世纪80年代有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就取消了,因为要减负。但减负不减别的,比如作业还大大地增加了,但是孩子们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却被减掉了。
二叶小学的第三交通安全环境成了"学校区"的交通语言,学生从小开始大手牵小手,结伴上下学。看日本几个小学怎么样从小教育孩子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这是1995年的状况,过了15年后,我又去了,找到二叶小学,结果发现它的周边安全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看他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非常全;另外我参观了他们学校早训,正好是礼拜一,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标线和限速,它的大门、交叉路口,都有了清晰的标志,而且限速20公里;非进出口,限速是30公里。
很有意思的是它周围都有这些二叶小学的集体上学的集合场所的标志,就在路口。三五成群结伴在路上,都是结伴上学的,没有看到有人开车送孩子的。这成了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成文化。一定要把学童的交通安全要形成一种文化,这样子我们学童的交通安全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除了东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我前几年还到过日本的农村。长野县这个镇有两万多人口,我去了两所学校考察。一个叫箕轮北小,它的校训就是"从微笑开始"。
他们的两个表彰很有意思,一个是警察部门表彰校长,将学校和警察部门的关系处理的很好,因此举办了一个交通巡视员活动,到镇里面到处都是那个旗帜;另外一个表彰,是交通安全协会的,这样学校学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和警察部门和交通安全协会连在一起的。
这是学校里面的老师正在进行放学前的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里面还有交通安全志愿者,另外外面也有交通志愿者,穿这个衣服的是居民,居民参加交通志愿者挺有意思的。这个是PTA,什么叫PTA?学校里面就有一个组织是当地的一些社会人士和学校的领导结合起来成了一个学校的交通安全委员会,这样子他们也负责这个工作。下课的时候,他们也有人值班,这是交通巡视员和学生在一起保护学生的交通安全。
最后一个案例是箕轮镇箕轮中部小学,交通安全意识从小开始,从关爱与自律教育开始,关爱下的自律成自觉,自觉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文化成稳态。
我7点钟出来,原来没有到过这个小学,我就跟小学生走。到了学校门口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大声说你好",我很感动,我们学校都是这样多好啊,大家都互相尊重,互相都有礼貌。刚上学的初小一年级学生,在静候同学结伴步行上学,而且在路沿上等,而不是在路上等,说明这种交通安全意识的根深蒂固。这是农村,他们房子不如我们好,但是他们那里的教育确实很值得我们探讨。
学校里面成立了交通安全委员会,安全驾驶的标语到处都是,一到路上一看,到处只要有学生出没的地方,都会有警示标志,标志上是很可爱的卡通图案,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人行横道的地方,司机一看到这个卡通片,可以引起他对于安全的高度重视。
学生上下学时,不管道路上有无车辆,都是走车道线外。我7:03来到了这里,路上并没有车,这个七八岁的小学生是走路沿上;下午4:22分,他们也是走路沿上。
交通安全文化要形成一定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一起动手,要形成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风尚,并且持之以恒。
这个镇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在镇政府门口,贴出来的宣传标语是什么呢?世界的安全要从我们镇就是从箕轮镇开始,而且箕轮镇通过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叫做安全社区。政府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镇政府的进口旁边写上,我这个镇是"交通安全宣言镇",日本很有意思,作为镇到处看到。我这个镇是交通安全宣言镇,我宣言了的。另外货车司机在他的背后写上我宣誓要安全驾驶,某某人大字写上,把你人写上三个字,自律很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这是要持之以恒,日本交通协会在本月3号召开《日本第47届儿童自行车交通安全》全国大会,就是儿童自行车,从1966年开始,每年一届,今年是第47届,这是整个活动内容,这是考试比赛。儿童交通安全是国家交通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安全意识建设应有国家目标与计划,并具有阶段性、坚持性与前瞻性。
日本从70年以来交通事故最高峰,这一年死了4863人,现在是第九次交通安全计划,前面八次有四次没有达到目标,但是依次坚持下来,后两次都达到了目标。现在计划要在今年人均死亡率降到4.5人,可是现在结果降到3.6人,现在是世界上按十万人人均来算,它的死亡人数是世界上最少的。
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