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9月6日至7日,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为"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在两天的会期中,共设置了多场全体会议、专题讨论、主题讨论、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流程,以多种交流形式,创造多元化的产业互动和交流平台。而与会的国内外汽车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将充分利用此平台,就论坛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辩论。以下是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十分高兴参加本次汽车界的盛会。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在变革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当前,中国汽车社会最大的“变革”是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其最显著特征是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市场平均增幅将不会超过10%。市场微增长将对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微增长”,是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走向成熟绕不开的命题。
借此机会,讲四个方面的想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未来十年为什么是“微增长”?
这是因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4亿辆,基数越来越大。汽车是高耗能产业,其快速增长使我国能源压力大增,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7%,受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公众对汽车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地方道路车辆密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每公里270辆的国际警戒线,由于规划的“先天不足”及管理水平不高、执法环境差等,加剧了交通拥堵,这些会影响汽车消费。
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可利用国土面积小。交通拥堵本质上讲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大体相当,但中国60~70%是山地、荒漠,而美国60%是平原,中国可利用国土面积约为美国的一半,美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2.5亿辆,则中国1.25亿辆保有量属正常。从另一角度看,目前我国将近80%的车辆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不到30%的国土面积上(同时80%的人口集中40%的国土面积上),特别是集中在大城市,一些地区的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或超过13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如,北京为236辆,深圳为190辆,杭州为175辆,广州为149辆,这些引领国内市场增长地区,继续增长的空间受限,同时有些地方还出台了限购等政策,也抑制增长。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压力大大超过过去十年。
第二,“微增长”带来的挑战。
首先,自主品牌受到较大冲击。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商用车持续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持续降低,1~7月份主要自主品牌厂家出现了10%左右的下滑。未来,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在微增长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品质、技术及品牌等深层次竞争因素上处于弱势;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挤压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同时,自主品牌商用车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调整的形势下,困难将是长期的。
其次,行业两级分化明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微增长下,行业传统强势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丰富的产品及强大的品牌力等,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一些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上半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家销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再次,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兼并重组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国家鼓励行业重组,目前还明确了汽车企业退出机制。特别是,微增长使一些小企业和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联合重组意愿增强,也使一些大企业获取资源的机会增加,行业兼并重组内生动力增强。可以预见,未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将从政府行为主导转变为以企业为主导、政府辅助,国内汽车产业格局调整将加快。
第三,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
“微增长”给整个行业造成压力,但辩证地看,对促进行业健康、持续成长是有利的。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微增长对淘汰落后、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有益;二是有利于抑制盲目投资、做大的冲动,微增长使企业冷静下来,谨慎投资,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提高发展质量;三是有利于优化发展模式,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汽车行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发挥主体作用,加快转型调整,要坚持以“四不变、四变” 应微增长之“变”。
一是坚持增长的信心不变,发展理念要变。
未来市场增长的信心,主要源于,我国总体汽车千人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偏低,仍有增长空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是必然的;同时,国民收入不断增长,提高了居民消费意愿;汽车降价,刺激汽车消费;城镇化深入推进,带来新的购车需求;二、三线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加速启动,增加了新的市场空间;二手车置换加速发育,也会促进新车增长。
发展理念要变。一要克服“政策依赖症”。现在行业许多人对国家出台刺激政策抱有很高的期望,“政策市”无益于行业的健康成长,企业应尊重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市场机制进行有益补充,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二要克服“盲动”。在高增长下,个别企业“神话”了个人能力,大干快上;在微增长下,要认真反思,理性判断、理性规划,理性投资、理性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控制风险,稳健经营。三要克服“浮躁”。注重集约发展和内涵发展,讲质量,讲效益,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上下功夫,促进企业由依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为主的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并重转变,舒缓由于中国对汽车社会准备不足的压力和汽车与环境、能源的矛盾。
二是坚持围绕市场的导向不变,市场策略要变。
微增长条件下,我们应更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更加强调以消费者和客户为本,同时因势利导,主动应变。
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汽车市场“梯次成熟”的特征,加快市场结构调整,由一线市场向二、三线市场并重转变,促进销售资源“西移”“下沉”,培育新的市场空间。
结合中国市场由新型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的趋势,创新商业模式,做大“蛋糕”。要大力发展售后、金融、二手车等水平事业。从成熟汽车市场的销售收入比重看,新车销售占30%,二手车占20%,而服务占了一半,2011年国内经销商总体营收中,新车销售业务占比高达88%;同时在成熟市场,汽车销售的70%是靠汽车信贷完成的,其收益占整车利润的30%~50%,而我国目前汽车信贷只占总销量10%~20%。要坚持“服务为王”,提高服务品质。要积极探索优化汽车销售渠道,探索发展“汽车大卖场”、2S店、甚至1S店,降低销售成本,帮助经销商建立合理的较为稳定的盈利结构,夯实与经销商的合作基础。
结合未来信息化、数字化趋势,高度重视数字营销。当前,汽车数字营销正风生水起,世界上先进的汽车集团早就重视到这一点,国内有的企业也在积极尝试,要积极探索汽车营销的电子化、信息化手段。
三是坚持自主发展不变,发展模式要变。
当前,自主品牌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媒体比行业热衷、民企比国企积极、政府比企业关注。同时,思想认识不统一,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不客观、不理性、不自信、不成熟。一是不客观,拔苗助长,违背发展规律;二是不理性,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三是不自信,过分强调市场变化和合资品牌的压力;四是不成熟,易走两个极端,在形势好的时候过于乐观,形势转变又过于悲观。
要坚持发展自主品牌不动摇,同时应统一认识、转变模式。
应尊重规律。发展自主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世界汽车著名品牌都是在长期残酷的竞争中,逐步积累并发展壮大的,不能急功近利,不搞政治考量。
应增强信心。微增长下,自主品牌短期存在压力,但长远看前景广阔。要看到,经过近5~10年的历练,自主品牌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对客户的了解、制造工艺及水平、营销服务等方面不亚于外资企业;除民营企业外,像东风这样的大型企业已经在战略性推进自主事业,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将逐步发挥;国家也释放出明确信号,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市场消费趋于理性和中国民族情感的提升等各种因素的叠加,都会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现在,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应转变模式。这是工作的重点。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比,主要差距在质量上、技术上和品牌上。微增长下,要从注重“量”转向更加注重“质”,克服浮躁,克服投机,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促进自主品牌过产品关、质量关、技术关;要注重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没有一流的品牌就不是一流的企业,要悉心培育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不打价格战,不做有损品牌的事,提升品牌价值。要大胆尝试,跳出自主品牌从低端、低价、低水平“由低向上”的发展路径,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找准细分市场,积极尝试从中端、甚至高端切入市场,改变自主品牌的“三低”形象,这方面,东风裕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是坚持“走出去”不变,拓展海外业务的思路要变。
当前出口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今年已连续2个月超过10万辆,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但总的看,我国汽车出口比例依然偏低,占整车产销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与多数金砖国家比也存在差距。
要坚持“走出去”不变。一方面,加强出口可以“熨平”国内市场变化造成的产销波动,过去在国内市场快速增长条件下,国内汽车企业可以“自产自销”,今后在国内市场微增长形势下,恐怕只能内销转外销;另一方面,“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只有走出去,我国企业才能真正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要拓展海外事业的思路。从机遇出口向战略出口转变,从依赖高性价比向全价值链转变,建立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适应性开发和改进机制,加强对国际商务规则、技术规范的研究,培养海外事业人才,创新商务模式,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要从一般贸易转向在当地投资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管理。直接投资,可以避开东道国制定的政策、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等因素,当前,国际经济不景气,也为我们收购国外资产提供了机遇。要积极尝试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进入欧美市场是自主品牌强大的必经路径,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已经通过收购欧美企业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方面,我们要提前作足功课。
最后,讲一讲东风公司的应对举措。
面对“微增长”,东风公司将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加快调整中转型升级。努力推进公司资产结构向主营业务和有核心竞争力方向集中调整,业务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和提高自主能力方向调整,产品结构向节能减排和高品质方向调整,市场结构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方向调整,经营方式向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并重方向调整。二是大力推进东风自主品牌“乾”D300计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在2016年达到300万辆。三是大力推进东风海外事业“DH310”计划。到2016年,使东风海外出口达到30万辆,成为行业出口前3强,出口量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10%,并建成10个战略性区域市场,提升公司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四是积极推进“大协同”战略,促进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和价值链内部循环。五是通过组织优化、业务重组、管理创新及体制变革等,固本强基,强化内涵式发展。
各位嘉宾,“微增长”是行业面临的共同考验,也是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阶段。我相信,只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胜利应对这场考验,同时,经过这场考验的洗礼,中国汽车业一定会更加成熟、健康。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