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请朱福寿先生发表讲话。
朱福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十分高兴参加本次汽车界的盛会。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在变革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当前,中国汽车社会最大的“变革”是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其最显著特征是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市场平均增幅将不会超过10%。市场微增长将对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微增长”,是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走向成熟绕不开的命题。
借此机会,讲四个方面的想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未来十年为什么是“微增长”?
这是因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4亿辆,基数越来越大。汽车是高耗能产业,其快速增长使我国能源压力大增,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7%,受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公众对汽车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地方道路车辆密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每公里270辆的国际警戒线,由于规划的“先天不足”及管理水平不高、执法环境差等,加剧了交通拥堵,这些会影响汽车消费。
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可利用国土面积小。交通拥堵本质上讲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大体相当,但中国60~70%是山地、荒漠,而美国60%是平原,中国可利用国土面积约为美国的一半,美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2.5亿辆,则中国1.25亿辆保有量属正常。从另一角度看,目前我国将近80%的车辆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不到30%的国土面积上(同时80%的人口集中40%的国土面积上),特别是集中在大城市,一些地区的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或超过13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如,北京为236辆,深圳为190辆,杭州为175辆,广州为149辆,这些引领国内市场增长地区,继续增长的空间受限,同时有些地方还出台了限购等政策,也抑制增长。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压力大大超过过去十年。
第二,“微增长”带来的挑战。
首先,自主品牌受到较大冲击。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商用车持续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持续降低,1~7月份主要自主品牌厂家出现了10%左右的下滑。未来,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在微增长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品质、技术及品牌等深层次竞争因素上处于弱势;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挤压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同时,自主品牌商用车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调整的形势下,困难将是长期的。
其次,行业两级分化明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微增长下,行业传统强势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丰富的产品及强大的品牌力等,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一些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上半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家销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再次,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兼并重组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国家鼓励行业重组,目前还明确了汽车企业退出机制。特别是,微增长使一些小企业和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联合重组意愿增强,也使一些大企业获取资源的机会增加,行业兼并重组内生动力增强。可以预见,未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将从政府行为主导转变为以企业为主导、政府辅助,国内汽车产业格局调整将加快。
第三,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
“微增长”给整个行业造成压力,但辩证地看,对促进行业健康、持续成长是有利的。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微增长对淘汰落后、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有益;二是有利于抑制盲目投资、做大的冲动,微增长使企业冷静下来,谨慎投资,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提高发展质量;三是有利于优化发展模式,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