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加大了对隐瞒缺陷和拒不召回者的监管惩罚力度,有舆论认为对自主品牌来说将是雪上加霜。有人说,自主品牌因美誉度不够,不敢轻易召回;一旦召回就会给消费者传递负面信息,影响到销量。于是,有人认为要保护自主品牌,在召回上可适度宽松,连美国在召回上都是重点打击外来品牌,保护本土品牌。可在我看来,谁想害死自主品牌,在召回上网开一面就是一招。
2010年,我国汽车召回案例为95起,自主品牌仅为2起;2011年,召回案例为71起,自主品牌还是2起。单看数字,自主品牌的表现"相当不错"。可要说这样一种结果是向消费者传达了自主品牌的"正面信息",有助于提升自主品牌的"美誉度",就要有点大无畏的精神了。
换位思考一下,你是消费者,明知自主品牌在设计、技术、质量和品牌形象上与外资品牌还有相当的差距,同时又听说自主品牌的召回率大大低于外资品牌,你自然会倾向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自主品牌的问题少,产品质量比外资品牌更可靠,而是很多问题被隐瞒了,或者是虱子多了不痒。扪心自问,这样的车你还敢买吗?
说白了,在召回上对自主品牌网开一面,实际上是告诉消费者,自主品牌是弱者,需要政府呵护,也需要消费者照顾。可是有几个消费者会认这个帐?
反过来说,你知道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各方面还有差距,也知道召回的概率比较大,但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便宜,召回又不是要用户掏腰包,虽然麻烦点,但多少是一种保障,你心里会更踏实些,对自主品牌更有信心些。
我听到过太多的自主品牌抱怨说,其实我们的产品设计、技术和质量比外资品牌不差,差就差在品牌上,消费者就是不认。可实际上,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自主品牌只是屈指可数的极少数。对多数自主品牌来说,虽然这些年来进步不小,但在各个方面与外资品牌相比,差距是明显的,品牌差距不过是这些差距的综合反映,即便这些差距都补齐了,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在品牌上补齐。这没什么不公平,日系车、韩系车品牌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都是这样挺过来的,而不是抱怨出来的,更不是照顾出来的。
那种美国也在汽车召回上排挤外来品牌、保护本土品牌的说法,基本上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这也难怪,这两年丰田从美国开始的大规模召回过度刺激了人们的眼球,让人一叶障目。实际上,按《福布斯》杂志2010年的统计,美国历史上10大汽车召回案例中,本土品牌占了7个,外来品牌只有3个,而且召回数量最多的前5大案例全部是本土品牌。你能说这是美国政府吃里扒外,故意和本土品牌过不去吗?
且不说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即便是从自主品牌自身的利益出发,也该在召回问题上一视同仁。召回有可能损害品牌形象,但也有积极的一面,表明厂家对用户负责,所以才有了用召回来"作秀"一说;召回还可以迫使自主品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而隐瞒缺陷或拒不召回,既无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会从根本上损害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
当然,召回不是免费的午餐,对一些自主品牌来说,召回要支付的成本是不能承受之重,但承受不了就应该破产。中国自主品牌数量奇多,但整体质量不高。在召回上网开一面,让那些该破产的自主品牌继续混在这个阵营里,只会对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产生"拉低效应",托别人的后腿,最终不但害死了自己,还会让那些真正优秀的自主品牌付出额外的代价。
孔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